2005年“十一”期间,在北京某广播电台工作的张娟怀着对武侠的憧憬和名山的向往,专程去了趟西岳华山。“一去就后悔了,山上的道路密密麻麻全都是人,像条长龙一样,连拍个照都得排队,没有丝毫的愉悦感。宾馆都贵得不行,真是花钱买罪受。”此后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她基本上都蜗居在家,只有春节时,才不得不舟车劳顿地回到离京1800公里外的老家湖南邵阳。
但听说可能要取消一个黄金周了,她还有点儿舍不得。“一连休息7天,感觉很爽,我当然希望‘五一’长假保留,另外再增加新的假期。”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3天来,有很多民众像张娟一样表达了对该方案的不同看法。
据新华社报道,网民表达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一是认为很多单位除夕实际已经放假,春节放假提前等于减少1天假期,因春节的重要性建议适当增加放假时间。二是认为取消“五一”长假,可能会导致出行压力集中到春节和“十一”,外地人返乡会更难;同时,长假的取消也减少了一些外地人回家探亲的机会。三是认为“小长假”不利于安排长时间出行,意义不大。四是怀疑《职工带薪休假规定》能否得到真正的执行。
其中,“五一”黄金周的存废成为最大的争议焦点。
据成都商报报道,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衍用认为,缩短“五一”黄金周是极端错误的,春天是人们渴望旅游的时候,现在把“五一”黄金周缩短了,就意味着把人们旅游的需求给抑制了。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政协委员、珠影一级编辑祁海也坚决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他表示,一些人认为黄金周弊端明显,是因为只看到黄金周的旅游、交通等问题,却没看到其休闲价值、家庭团聚的独特价值。
有评论认为,“在中国人的休假权很难得到切实保障的现状下,黄金周给国人带来的宝贵的强制休息机会,其意义还是不可低估的。”
华商报、华西都市报等20余家媒体还共同倡议:增加传统节日的同时,保留“五一”黄金周。理由包括取消“五一”黄金周,就少了个长途探亲和旅游机会、影响婚期、国庆旅游价格可能上涨等。
黄金周制度的诸多弊端
在《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前言中,“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说明了黄金周设置的初衷和取消的理由。
他们认为,从设置上来说,黄金周确实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1999年,针对当时国内有效需求增长乏力的状况,国务院对原有的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3个连休7天的长假。这种休假安排,“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放假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对于黄金周而言,主要是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在目前10天法定节假日中,有9天集中安排在春节、“五一”、“十一”3个假期,问题也由此产生。“这3个假期中,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也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