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黄姚,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 藏于深山之中的黄姚古镇,陆路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因此,水,才是黄姚传奇的起点和终点。通达三江的姚水,使古镇在明清两朝成为出海通衢的商业中心,到了民国时代,随着姚江水位的下降,古镇也失去了旧日的繁华,重新与世隔绝。当姚水退去之时,时间吻别了这座古镇,悄然而去。此后的草长莺飞、年华暗换,又有谁人知晓呢?即使战争也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古镇对于战争的记忆,只是几位历史名人来去飘然的雪泥鸿爪的倩影。[NextPage] 百年之后,与时间一同归来的,是异乡人的惊艳。当那些来自尘嚣的人们终于到达了神话的彼岸,他们的第一感觉早已题写在古镇一幅斑驳的楹联之上——“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明清风格的岭南民居、以九宫八卦阵式布局的街道,更有一方痴山醉水,重重古木参天。昔日商号云集的桂东名镇,今日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仿佛绝代名姝洗尽铅华,那般的风情,是令人难以抵挡的。 古镇的街道,全部是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琢磨得漆亮如玉。漫步其上,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长的叹息。那淳厚的质感,令我甘心在这古镇的青 四处弥漫的宁静是黄姚的外表,幽幽散发的文气是黄姚的内涵。传说,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黄姚就出过11名举人。举子们当年的书生意气、诗酒风流早已浑然内敛,如今的黄姚依然君子如玉,触手也温。这里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一块块牌匾如同一张张泛黄的古镇的名片,所谓温柔敦厚,所谓骨感峥嵘,昨日种种,尽在不言之中。石街上做一缕幽魂,看岁月如何无情,又如何任是无情也动人。[NextPage] 黄姚依然是任运而恬淡的。这里的人们乐山,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仁者;这里的人们乐水,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智者。信步走去,但见逐闹嬉戏的童颜稚子,皆有三分灵气,枯坐檐下的鹤发老者,尚带七分古风。便是柴门犬吠、舍里鸡啼,梁间黍香,但凡此间风物,皆有一段洒脱悠然的风流态度。 黄姚依然是一卷尘缘未了的浮世绘。斜晖晚照中,袅袅上升的炊烟是古镇的呼吸,捶衣舂米的闷响是古镇的脉搏,而阡陌闾巷间的生息歌哭,是古镇的灵魂。青石街上的木门常常是厚重而细节丰盈的,推开来是“吱呀”一声,仿佛苍凉的记忆由沉睡中醒来,慵懒地打了个哈欠,迈进去便有一脚踏空的晕眩,如同穿越时光的隧道,恍然若失而不知今夕何年。[NextPage] 黄姚依然是时间的迷宫。当你凝望那琉璃彩瓦、画栋雕梁,仿佛你凝望的是历史,其实你凝望的是时尚,五百年前的时尚;当你走过一条条静谧幽深的青石老街,仿佛你穿越的是寂寞,其实你穿越的是繁华,康乾盛世的繁华;当你抚摸那褪色的门楣、模糊的雕像,仿佛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实你感受的是精致,是流年镌刻、风描雨绘的精致。 这就是黄姚,千年一梦的黄姚,多少异乡人远道而来,只为见证今时的雨滴敲打万历年的窗棂,只为猜测古祠深宅背后所隐藏的几许红尘无奈,只为聆听那一江碧水缓缓讲述黄姚古镇的前世今生。 [NextPage]
水是黄姚的灵气,古镇正是因为流水的气韵灵动而活泼生动起来。环村绕宅的溪流清澈见底,碧绿晶莹,给人图画般的联想,也给人以诗意般的感觉。曲折环绕的小河被风儿一吹,水面荡漾起轻柔的涟漪,就像抖动着碧绿的绸缎。寂静的河面上,偶尔可以看到有几条小鱼徜徉其间,清幽静霭,悠然自得。 河岸两边是茂密的翠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的翠竹垂向江面,像轻着绿衫的青春少女,恣意地舞动她们翠绿飘飘的长袖。和风轻拂着翠绿的竹林,发出丝竹弦乐般的音韵,袅袅的妙音在石拱桥下、在江面上回荡,也在我的心里萦回。[NextPage] 三条溪河蜿蜒穿行在古镇之中,古民居的静态于流水的动态自然的结合,共同构筑了一幅自然的田园风景,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空间和氛围。 古镇人家、小桥流水的巧妙融合,体现了一种简单朴素而又蕴含生机的风情,没有刻意的去营造,也没有特意的去渲染,没有丝毫的张扬和眩目,仅仅是很随意的流露出一种美的氛围,但已悄悄地扣进心扉,深深地打动了我。 河水构成了古镇美景的同时,也与居民的居住生活融为一体。有河的地方就有桥,有桥的地方就有人家,有人家的地方就有小小的码头。河边的许多地方,都是居民们平常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主要场所,或者垂钓、或洗刷劳作、或闲聊,水成了体现黄姚人亲和力的重要媒介,也成了大家汇聚在一起的主要理由。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们,正是在水边维系着亲情感情、相互融合、融洽,传承着文化和风俗。 [NextPage] 古镇里,到处可见千年古榕。那些榕树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中盘根错节,绕过巨石,把雄伟的躯干扭得像盘柱的巨龙。柔和的阳光透过千万片重重叠叠的榕树叶,映照下来,把拱桥、石路、河水染得斑驳陆离。 在黄姚,最恬豁自在的事情,就是闲坐在古榕树下、石拱桥旁的长条石凳上,不说话、不张望、也不思想,只是静静的闭上眼睛、静静的呼吸,静静的感受所有的这一切。那一瞬间,思想是空的,心却是满的,谁还能像我一样悠然自得如果说青山、古榕、翠竹、奇石、流水、营造的是一种自然和谐之美,那么古镇、民居、亭台、楼阁、拱桥,石路则为这种美凭添了几分人文景观。在各家各户、宗祠庙宇、亭台楼阁中处处可见的壁画、雕饰、檐板、雀台、灯笼、楹联、牌匾、灯笼给寂静的小镇凭添了几分动人的色彩。“直道可风”、“且唑喫茶”、“可以兴”、“惟尔有神”这些牌匾中蕴藏着黄姚人丰富的人生哲学,明代的司马第、郎官第、文明阁展现的是古镇凝重的文化底蕴。黄姚八景中的古戏台、兴宁庙、文明阁、宝珠观、天然桥、聚仙岩、带龙桥、孔明岩等如今依然旧貌尤存,这些景点用一种更为抒情、写意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着黄姚的风景名胜与文化氛围。
[NextPage] 在我眼中的黄姚,是三溪萦绕,是四面环山;是青檐黛瓦,是雕梁画栋;是青石板路,是黄泥砖墙;是亭台楼阁,是楹联匾额;是宝珠观,是文明阁,是兴宁庙,是安乐寺;是仙山祠,是古公祠,是司马第,是郭家院;是带龙桥,是锁龙桥,是天然桥,是石跳桥;是“直道可风”,是“且唑喫茶”,是“可以兴”,是“惟尔有神”,是“鸟飞鱼跃”;是仙人古井,是天然石门;是天然亭,是豁然亭;是千年榕,是翠竹林;是黄姚豆豉,是九制黄精;是豆腐酿,是豆豉排骨,是炒田螺;是鸳鸯戏水,是夜鹰伏鱼,是石蘑菇,是石鲤鱼;是孔明灯,是柚子灯;是垂钓的老者,是虔诚的阿婆,是为我撑伞的大哥,是一个叫“青”的小妹;是韩愈,是何香凝,是干家驹,是欧阳予倩,是钱兴;是《酒是故乡醇》,是《茶是故乡浓》;是小桥,是流水,是人家;是九宫八卦,是纵横阡陌;是古老师家的天台;是清晨的蓝色暮霭,是午后的树影斑驳,是夜晚的宁静安详;是如梦的水乡风情,是似幻的田园风光;是我的梦想家园…… [NextPage] 黄姚就象一本千年古书,在不经意的时候翻开,就一定会被蕴藏在其中的美丽梦境深深地打动。在这里有一种非常贴近自然灵性的美,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而安详。漫步在石板街上,看到两旁保持着明清风格的房屋建筑,既像在历史和现实间穿行,又像在梦境与真实中徘徊,仿佛可以跨越时空,忘记时间的流逝。每迈出一步,就好像看到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文化和生活;每一次回顾,就仿佛读到了一页黄姚古镇九百多年的历史和变迁。文化的底蕴、民风的纯朴、风俗的独特、岁月的斑驳、历史的沧桑……所有的一切,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发现、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才能得到更自然、更真实、更丰富的接触和融入? 当我们渴望去领略自然之美,便要把自己回归到自然中去,然后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中自然的天性便会雀跃而出,心与自然就能相通相融。黄姚的的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忘记了一切,甚至忘记了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在这里,我渴望找到一些东西令我产生喜悦或伤感的冲动。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我喜欢这种被感动的快乐,因此我情愿单纯的去相信一切能令我感动的东西。这种感动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奏响我心中的共鸣,让我重新审视自己、面对人生,并驱使我再去寻找,再次感动。 我期望:岁月流逝,黄姚的魅力依然可以与日俱增。 [NextPage]
我之所以喜欢黄姚,并视它为自己的梦想家园,不是因为怀旧情感,也不是因为前卫思维,而是因为这里真实朴素的生活,是因为这里善良纯朴的人们,因为黄姚本身。 来的时候,带着期盼已久的期待,走的时候,无法割舍眷恋和情怀让我留下了一个今生的遗憾。尽管如此,我还是带着一颗期待梦想的心,等待一个永远的约会。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回到这里――我的梦想家园。 离开黄姚的时候,已是黄昏时分,两只白鹭远远的飞过,它们是这里的匆匆过客,它们在路途中不断的奔寻自己的家园,它们在暮色里追著自己遥远的梦想。 我,也一样。[NextPage]
喜欢一个地方,用风情来形容,我想是最为贴切的一个比喻,因为风情万种,所以作为游人的我,只能在风情的其中几种中迷醉。乡情,古情,诗情,画情,还有一个人情。情浓处有些化不开的甜丝丝的感觉,就如薄醉后,还有一点点淡淡的清醒,原来自己是在这么好的醉着,由此便更胡乱语言起来,我于是就在黄姚这个地方舞起了醉步。青石板上,一步一步把脚印上去,遇到不太齐整的石板,还故意跺一下脚,好象是想要把这石板下藏着的千年古镇的妖怪激将出来,其实妖怪也有可亲的,当时的我一定是这样想的。巷子很蛰逼,伸开双手,我想可以触到巷子两边的石壁,于是将手左右晃了晃,哦,原来还有点距离,对着同来的人张嘴一笑,“我象不象这里的村姑?”我其实很清醒,因为我知道我穿的是一件绿色的布衣,还有一条七分长的同样也是绿色的布裤。[NextPage]那人只是笑,我于是羞涩了一下,酒醉之后,我会老是无缘无故的脸红的,现在也是。我好象并没有喝酒,到了黄姚以后,我们只是找了间家庭旅馆住了下来,12点了,我们就在门前的大排档吃了几块豆腐酿和一条鱼,小睡过后,来到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古镇。时间好象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那时候我的家乡也是这样的房子这样的门,不对啊?我迷迷糊糊盘算着要去找那一条条长木拼成的门,因为这个记忆在脑海里好多年了,我记得当时那些人开门的时候,就是这样把一条一条10多公分宽,2米长的木块一一取走,然后门就打开了,我便可以在这个商铺买点自己爱吃的零食了。是这里么?好象是,又好象不是。走过那口古井,再过了几座小桥,绕过几棵大榕树后,我在戏台那里站了半天,一直没有回过神来,嘴里还留着夫妻榕下老妇人给我的柿子的香味。然而究竟是物是人非了啊,我咂巴着口里的余味,感觉到有一些涩涩的心情极淡的迷了上来。聪明的,告诉我,醉了的人是幸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