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吃(不全)欢迎牛慧郗珍补充
2011-11-26 0:25:34
访问量:2967412
武汉地处华中九省通衢地利之便,南来北往商贾云集,不仅商业繁荣,同时给武汉餐饮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武汉不仅有当地特色的鄂菜馆,川,鲁,粤,浙各菜系餐厅也遍布全城,素有“不届武汉城,尝遍天下菜“的佳话。
这里的鱼席颇为著名,以团头鲂、鮰、 鳜、鳡、鲫、青鱼、鳝、乌鳢、春鱼、甲鱼等10大名贵淡水鱼为原料的各种鱼宴享誉天下,清蒸武昌鱼是这里的名菜,鱼肉细嫩肥美,汤汁鲜浓,清香可口。八卦汤是武汉人新创的名菜,此汤鲜肉烂,呈乳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鸡泥桃花鱼、红烧野鸭等名肴都是不可不尝的佳品。
武汉著名的小吃老通城--三鲜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顺香居--烧梅、福庆和--牛肉米粉、五芳斋--汤圆、小桃园--煨汤、谈炎记--水饺。
1、老通城--三鲜豆皮 (没有原来那么好吃了)
“老通城”是原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大智路1号)的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烩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2、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992号(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3、蔡林记--热干面
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
热干面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有人间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是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蔡林记热干面馆是其中最有特点、最有名气的一家。地址有所改变,我现在只吃了六中高中部那边一家,味道还不错.
4、谈炎记--水饺
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距利济路口不远。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 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5、顺香居--烧梅
“顺香居”位于汉口花楼街、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该店的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形如银菊,味道鲜美,久负盛名。
烧梅的制作方法是将肥膘猪肉、馒头、橘饼、花生米、冰糖、葡萄干等切成小丁,略炒,以不冒油为度,再用桂花、红绿丝、白糖调合成馅。面粉加水适量,放少许精盐揉和,醒约3分钟,搓条,切小,案上撒上干淀粉,擀成荷叶形成薄皮,放入馅心,加少许麻油。或炸、或烤、或蒸。其味香甜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6、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5号,在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著称。粉质钦滑,味鲜可口。
坐落在循礼门与西马路两站之间有家,牛吖狗,味道也不错.
7、五芳斋--汤圆 (现在过年过节生意依然很好)
武汉“五芳斋酒楼”系倪锦财先生于口口三十五年申请旧汉口政府出资而设,其商号名称为"上海五芳斋"(清朝咸丰八年始建),营业处所设在中山大道1303号,初创时雇佣工人十余名,营业(生产)面积几十平方米,直到解放。
现地处汉口中山大道723号(原为1171号)的五芳斋酒楼,由小到大,由私营到公私合营,直至全民企业,从始创至今,已逾百年之久。五芳斋以质优价廉为核心,自91年以来,相继获省(市)商业系统三块金牌,并誉为"汤元大王","粽子大王",和"糕团大王"。93年国家商业部审核批准,授于 "武汉市江岸区五芳斋酒楼"、"做好做活'老字号'"发表文章,要求其他'老字号'效仿。
五芳斋的创建和发展,历经百余年之久,三镇皆知,远近闻名,现今的武汉五芳斋,已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 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常年供应。不断改革发展,以质量、价格、服务为核心,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消费者的赞誉。
8、小桃园--煨汤
“小桃园”是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64号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人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武汉特色饮食文化街道
1、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宽不足4米、长仅150米,因其品种众多、特色鲜明的汉味早点,享誉三镇,至今有400年历史。目前,这里共有30多个特色早点和小吃品种。如:石婆婆热干面、徐嫂鲜鱼糊汤粉、谢家面窝、高胖子粥店、陈记红油牛肉面、万氏米酒、王氏馄饨、何记豆皮、麻婆灌汤蒸饺、李大饼、顾氏肉松卷、吕记油饼、吴记米发糕、好来牛肉面、老乡小吃、李记粉面、陈记烧梅面窝、小文煎包等。
为了吸引更多“名牌早点”加入,提升该巷的汉味早点特色,并依托该巷,打造一条文化旅游线路,中华路街为此筹资40余万元改造,使小巷得以“整旧如旧”。经过“复古”改造后的户部巷于2003年9月18日火爆开街。
改造后的户部巷,古香古色,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再往前走,是描绘热干面、面窝等7种汉味早点制作的黑色花岗岩文化墙;崭新的一溜万字格顶篷下,从业人员身着青褂小帽,胸口上有热气腾腾的“汤碗”标志;一路可见明清风格的城门、牌楼,“祥盛堆栈”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证明户部巷很早前就商贸发达;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
户部巷够老,也够味道,油滋麻花的站在城市的背后,它更象一个都市节奏的古旧音符,在晨光里一经弹起,就让醒盹的武汉立体并具体起来
2、吉庆街
吉庆街地处武汉闹市区,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位于武汉市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饮食店老通城背后,其独具特色的汉味小吃、民间艺人贴近生活的海外侨胞拉弹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好奇的观光客人,已成为武汉市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在全国的名气几乎与汉正街齐名。
吉庆街大排档市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这个市场主要就是汉味小吃的经营户和靠演奏地方技艺的民间艺人。吉庆街大排档市场之所以闻名于全国,风靡于武汉,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特色和差异性。吉庆街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文化消费、民间艺人即兴、交互、自选、面对面的演绎风格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且极具地方特色,不可取代,拥有竞争优势;其次就在于它是夜市(下午4:00到次日早晨4:00),满足了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市民纳凉消暑休闲夜生活的需要;再次就是它的区位优势,它处于商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传统文化消费较高武汉的汉口闹市区中心。
一走进吉庆街,在不足30米的街道上,三四十顶鲜红的账篷错落着连成一片,营账内透射出的灯光映得你满脸通红,好一派吉祥喜庆的气氛迎接着你的光临。在这里,各种菜食一律摆在敞开排列的货架上,一目了然,由顾客随意选择、自由搭配。更为独特的是在这个大排档常年活跃着一支能弹会拉善唱的民间艺人队伍,他们怀揣曲谱、手持乐器随时应召着你的呼唤。这些饱经世事沧桑、混迹于三教九流、游走于龙鱼之间的艺人,不仅可以为你演唱各种戏曲、民谣,还善于察言观色,在你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用最时尚的妙言谐语为你现编现演,一首首流行歌曲和民谣演绎得让你忍俊不禁、捧腹开怀。这就是吉庆街的文化大排档,它将面对面、开放式的消费方式与随意性、平民化的表演方式浑然天成地糅合在一起,并浸润在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远近闻名的饮食文化超市,吸引着上至白领官员、下至蓝衫小民以及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这不仅让顾客饱享感官之乐,也着实让老板艺人们赚得钵满罐盈。
吉庆街大排档的成功和闻名,就在于它适应了这种平民大众的消费需求。
目前,吉庆街大排档市场主要集中在长100米、宽15米的马路两侧,大排档经营户有35家左右,经营旺季(每年4月至11月)每个经营户每天营业额高达3000元以上;同时,吉庆街聚集着100多名民间艺人,每天每位艺人的平均收入达80-100元,特别有名的艺人每天的收入则可高达300元以上。其营业时间一般从傍晚6、7点开始到次日凌晨3、4点钟,若是旺季,营业时间甚至会延迟到次日6点,夜间10点至凌晨2点正是生意最火爆、用餐客人最多的时间。
吉庆街正处于向前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十分重视,江岸区政府也已重新改造吉庆街。我们希望吉庆街成为武汉市一处耀眼的文化乐园,一座挖不尽的金街,也欢迎您能够经常来坐坐。
☆武汉的“过早”和“宵夜”
改革开放初期,有位鹤发童颜的归国华侨重返故里的第一天清晨,专门点名要热干面作早餐。近几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每次到武汉,都要到汉口吉庆街去感受一下“宵夜”,可见武汉的“过早”与“宵夜”名声之广。
“过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它是武汉人用早餐的俗称。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关系,武汉地区人们很早就养成了户外“过早”的饮食习俗。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武汉三镇的特殊地理分布,人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与居住区距离的增大,这种在外“过早”的习俗呈增强的趋势。武汉的小吃店极为发达,而且花样丰富,兼具南北风味。既有油条、面窝、烧梅、汤包、豆皮、热干面,也有牛肉线粉、炸酱面、豆丝、水饺、汤圆等,大街小巷无处不有,生意兴隆,食客盈门。据统计武汉做早点的达10万人之多,“过早”成为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过早”后,人们忙碌一天,到了晚上,这座火炉城市的人们常常结伴而聚,在街头找个清凉地纳凉,谈天说地,肚子谈空了就想吃点什么,于是“宵夜”的习俗慢慢形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夜间生活更多了,“宵夜”也就成为武汉夜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最具特色的为汉口吉庆街,武昌的首义园,这里既不是安静的茶庄,也不是高档的餐厅,人们尽可以围在桌前,喝着啤酒,神侃武吹,高兴起来还可以扯着嗓门大喊大叫,服务员像蝴蝶般在台位间来回穿梭,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艺人在人群中游走,不停地招揽生意。
武汉的“过早”与“宵夜”不光是本地人,外地人也不少,它已成为外地人感受汉味民情的重要旅游窗口,有的人不光为吃来到这里,更多是想看看这里的民俗文化。
3.硚口美食一条街
武汉硚口美食街位于硚口区中山大道顶端的桥口路上,连接月湖桥,贯通沿河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美食街全长1500米,其地处闹市中心。目前,美食街上拥有小蓝鲸、艳阳天、谢先生酒楼、快乐海鲜市场等武汉餐饮名店。
目前,硚口区政府已投资1000万元对该街进行店面的改造和环境的综合治理改造工程正在全面开展,相信改造完成后,美食街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迎接武汉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光临。
4、精武路 (话说,我经常放学买根鸭脖子回家吃)
汉口新华路长途汽车站附近的精武路,原是条名不见经传的棚户区小巷,可如今不但名扬四方,而且产生了一批百万富翁。这一变化,都源于小小的鸭脖子。
在这条不足0.5公里的小巷里,数十家经营鸭颈的小店一字排开,门口都是成堆颜色红亮、浓香扑鼻的鸭颈。据说,鸭脖子的传奇,来自于精武路上一个经营“靠背酒”小摊的“突发奇想”——将一份川菜中的“卤方”用在了卤“鸭脖子”上,没想到一举成功,卤出来的鸭颈被食客一抢而空。
据了解,正宗的武汉精武卤鸭颈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用产自福建、四川等地的上等辣椒,外加陈皮、八角、党参、砂仁、丁香、草果、桂皮、木香、白芷、山奈、良姜等30多种中药材经过近1个小时的煎煮,制成汤,再将柴鸭颈放入汤中煮近两个小时,方能制成地道的武汉精武卤鸭颈。店家在出售鸭颈的同时,一般还会向顾客赠送卷心菜、豆角、萝卜等酸泡菜。酸辣相克,能解辣解麻,还能增进食欲。
如今,精武鸭颈不仅成为了武汉人喜爱的名小吃,而且声名远播,许多外地人都知道武汉的精武鸭颈的美味,委托到武汉出差探亲的亲朋好友帮忙捎带。
目前精武路提出了一个美妙的构想,该规划将江汉工人文化宫也纳入其中,形成面向交通要道的一个美食文化街。在这条街里,每个店都要形成独特风格,避免趋同竞争,互相杀价;“精武”二字因霍元甲的精武武馆而得名,因此,在规划的美食街里,引进中国武术馆,设擂台,表演武术;还将在美食街上设立茶馆、楚剧、京剧票友俱乐部和汉味化剧场。
另外,精武路鸭颈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现煮现卖,没有真空包装的精武鸭颈出售;下一步的规划将会使鸭脖子走上工业化道路,计划在江汉区经济开发区设立一个“精武鸭脖”工业园,精武路上的经营户可进去设厂,生产袋装卤味小吃,让作为武汉特产的精武鸭脖能便利地被游客带到任何地方。
汉口车站路怡东大厦旁的修车铺边的一小店是一对老夫妻开的,据说是一对厨师夫妻,烧梅馅料调得一等一地好,就是怕腻的人也愿意再吃几个,一元钱五个,此外还有蒸饺等,味道也相当不错。
花江狗肉
京汉大道中段老汉口火车站对面京汉花园一楼有一酒家,有苗岭风情的贵州名吃“花江狗肉”,小锅约为58元,三四人吃很合适,再配以酸汤、酸味土菜很过瘾,部分白、啤酒还可免费!
糯米包油条
江汉北路口有一小吃点,其糯米包油条非常有特色。它的油条只用刚出锅的;绵白糖、芝麻粉数次涂酒;糯米既热且糯。咬一口,满嘴糯酥香甜。故回头客颇多,不妨去尝尝!
馒头回锅肉
吃过馒头回锅肉吗?黄石路加油站附近有一家酒楼做的馒头回锅肉很有特色,大家可以去尝尝。
牛肉粉
佳丽广场后面的"味泰轩"的牛肉粉很有特色,全部是原汤汁下的粉,而另外,胭脂路还有一家"汪师傅"牛肉面馆也不错,建议去尝尝。
锅仔
武重有一条烧烤街,老刘火锅就坐落在其中段,小炭炉上架一锅仔,内容自选,有猪肉、羊肉、牛肉、狗肉、酸菜鱼等。虽是随处可见的小食,但顾客盈门自有其独到之处,配料是浓汤汁,二人吃一个锅仔仅十五元,更棒的是还可随点烧烤。
熏肉大饼
汉口江北路金茂大楼对面有一小店专售熏肉大饼,武汉比较少见的面食。熏肉味道比较纯正,最妙的是甜酱,仿佛简装的北京烤鸭,崇尚营养的人还可加一个荷包蛋,如果嫌腻的话可配上小米粥。价格上 是丰俭由人,一元钱到五元钱,按你选的内容计价,十分公道。
烧梅和蒸饺
汉口车站怡东大厦旁修车铺边的小店是一对老夫妻开的,据说是一对厨师夫妻,烧梅馅调得一等的好,就是怕腻的人也愿意再吃几个,一元钱五个,此外还有蒸饺,亦可圈可点。
粥
江汉路步行街上有一"金泰苑"的店卖的粥很好吃,有猪肝粥、鱼片粥等约8元/碗。
汉口
烧烤类:
一元路的鸡脚和筋子烤得好吃
大兴路商职医院对门的老五烧烤
汉口台北路光荣坊门口烤牛蛙、烤鹌鹑;
北湖夜市中间,大胡子烧烤的烤虾子,好吃!
汉口洞庭街中原电影院门口的烤鳝鱼、牛板筋;
汉口京汉大道球场街口烤财鱼
塔子湖劳教所那块有个屋的烤得虾子好吃,热天到可以克那块消夜,搞点啤酒,
火锅类:
汉口惠济二路好再来麻辣烫;
汉口利济南路地老鼠麻辣烫;
汉口台北路越秀酒楼生片财鱼火锅;
汉口车站路王中王酒店烧鸡公
一元路四川鲜鱼馆,麻婆豆腐、凉拌粉皮蛮好吃!
古田生活村的江胖子火锅;
牛肉面粉类:
汉口江汉北路九运大厦对门牛肉粉;
汉口兰陵路顶好牛肉面;
汉口兰陵路三狗牛肉面;
杨家风味牛肉面
新世界后头有家屋的卖 的牛杂粉味道好
其他类:
汉口北京路国民半条鱼(清蒸草鱼);
武商量饭店进复兴村路边油焖大虾
小乐川小吃城的烧烤、凉菜(武昌、汉口都有分店)
在汉口兰陵路38号,小桃园旁的一个巷子口,有一家南京板鸭的招牌,可我觉得最好吃的是那的卤水,尤其是鸭舌头,注意,只有周末才有,最大的特点是卤水中有一股奶香,很特别,记得要一袋卤水,回去下面加上点,爽
桥口下汉水三桥那里公汽车站的对面的面窝好吃,
南京路杨子街口那块的盒饭好吃,他屋的的早上过早的牛肉粉比桥口乐地的好吃.要是怕辣就不消克的。
唐家墩的"婆婆的脚"味道不能说蛮爽,但是要是搞二个冒得么蛮高的要求的人克喝二杯,那还是蛮爽的!
兰陵路小桃源的边哈有个屋的的炒面好吃
杨汊湖小区三区的门口的那个早点摊子卖 的热干面好吃
前进四路的口子高头卖得莫莫好吃,吃起来不像莫莫,像面包!爽!
前进二路有个做烧饼的做得好,别个笑称武三郎饼店!(晕倒)
市局前面陕西大厦的肉夹馍;
台北路口(靠近解放大道)的雾都餐馆里的盐煎肉、蒜泥白肉、夫妻肺片;
北湖附近陶然居的串串香(兔肉);
南京路与洞庭街交叉路口(离二医院不远)的牡丹江饺子馆做的锅包肉。
车站路附近的小吃也是经典。有个爹爹早上卖豆皮,每天早上只卖几锅,总有人抢不到。比大智路老东城的味道好多了;还有个胖嫂面馆里的热干面也是听了头,面条非常浑圆的粗,绝对超过蔡林记;
那条街上还有家卖烧酶的,每次路过时都看见有十几个人排长队等候那味道还用得着说吗?
永清街车站往解放公园方向走600步 左拐走600步(好像是这样)有一家拉面馆,里面的 炒拉面 不错~
汉口商场附近的 石头火锅城 味碟料丰富,而且还可以让厨师给你弄烧烤,价格跟凯威一样~
还有头道街模特学校巷口的炸油饼,每天早上排队,去晚了还没有买的~
头道街正车站后有一家牛肉手工粉不错,la的精典~
武昌
武昌人民电影院对门红豆沙、绿豆沙;
武昌首义路首开麻辣烫;
从司门口自由路夜市场进去,往前面走就可以看到小张烤鱼啦(或是从中华路清江酒店对面的巷子进去,往前走就是)朋友推荐的,但冰雨说不怎么地~~~自己决定吧~~~
小乐川火锅(汤非常鲜美,是高汤熬成的)
紫阳路的老成都火锅(是目前我认为辣的最到位的一家)
在解放路的城市花园附近一个烧烤不错。
解放路的三府角上有一家叫胖子酒家的,虾球烧的不错;还有最正宗的红豆沙、绿豆沙。
中华路派出所这条路上有一家桂林米粉,才真是叫做好吃,大家不妨去尝一尝。
还有中华路自由路口的牛杂粉~~~~~~
武昌警官学校旁的小巷里的牛杂粉~
汉阳
汉阳(我总是不晓得汉阳的地方都叫么事名字)乐块有个地方卖得鹅手味道好吃,辣起来爽!但不是干辣.吃完了不上火的那种,经常冒得好的了,好的都被别个搞光了!!!
其他
开车去汤逊湖吃正宗一点鱼元,那边还有一些农家野菜,味道真的一级棒~~吃完饭后,买点烟火放放,把车停在两江大道上吹吹风,真的很爽哦~~~
车管所乐块有个小炒屋的做的鸭子. ^-^
凯威啤酒屋的肥牛火锅也不错
汉口商场附近的 石头火锅城 味碟料丰富,而且还可以让厨师给你弄烧烤,价格跟凯威一样~
还有头道街模特学校巷口的炸油饼,每天早上排队,去晚了还没有买的~
头道街正车站后有一家牛肉手工粉不错,la的精典~
永清街车站往解放公园方向走600步 左拐走600步(好像是这样)有一家拉面馆,里面的 炒拉面 不错~
武大门口那边有家拉面馆里的牛肉拌面也是超级的棒哦~~~
中北路上周家大湾正车站的辣妹子里的豆花鱼相当不错~
桥口军工医院旁的骏骏牛肉粉非常不错,汉口人都知道.
品武汉昌桥头的长江鲜鱼
武昌桥头堡下面临江有家望江鱼楼,专门经营长江鱼菜肴,它们做的白汁江鱼回鱼、滑炒江鲇片、明炉江黄鳝等特别有名,鱼肉片片雪白、晶莹剔透,非常清爽,汤汁犹如牛奶般雪白、浓稠,许多外地游客品尝后赞叹是“江水煮江鱼,美味无以比”。
青椒拌皮蛋
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318国道旁有一家“乐福园”酒店。翠绿的青椒切成长方条块,焯水后加上酱油、醋等佐料,拌上切成滚刀状的皮蛋。青椒脆嫩,散发出醇厚的皮蛋香;而皮蛋则吃出一股清幽的辣味,此菜浓淡互补,很有情调。 熬上一锅汤汁浓酽的腊鸭锅仔,用菠菜叶包出翡翠北方水饺,徐徐往锅中氽,似菜非菜,似面食又不是面食,中餐吃出西餐的韵味,南方菜里又有北方菜的影子,其菜名自然有些复杂:菠汁饺子腊鸭锅仔。
武大门口的白吉馍夹腊汁肉
武大正门的那条街一到晚上热闹非凡,小吃种类繁多。有一个卖“白吉馍夹腊汁肉”的摊位,炕的馍,皮硬内软,馅是现炒的,有羊肉馅跟猪肉馅,白馍夹馅味道鲜美,羊肉不腻,猪肉不腥,回味无穷。2元钱一个,也许大家都该去尝一尝。
鲜汤
在汉口铜人像附近,在一家名曰袁森泰的鲜汤馆,虽是一小店,来此喝汤的人倒也不少。鸡汤、鸭子汤、蹄花汤……种类多多,就以鸡汤为例,那清清的汤水中泛着一块块鲜嫩的鸡肉,和着碧绿的葱花飘浮着鸡汤的清香,喝下一口,鲜美之味留在腮颊之间,欲罢不能。
鸭子锅仔
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有条烧烤街,如意大排档就位于其中。大排档的鸭子锅仔堪称一绝,锅仔中鸭肉分量多,不以配菜充数,作料适中,口味自便,汤鲜味美,经济实惠,二人吃好吃饱仅需十五元。
“水货”味碟
硚口路电车站附近有个“水货”火锅城,火锅味碟非常清爽,回味悠长,这种用多种药材、配料精制而成的味碟,黄澄澄的香油清澈可见碗里褐色的花生酱,吃上一口“兴致勃勃”,咽下时“意犹未尽”,回头看时“恋恋不舍”,独具汉派火锅辣香的口味。
凉拌脆皮鱼
位于江岸区一元路背后,有一家名叫“佳业”的地道的广东风味的小吃店。别看它门面小,可里面的菜吃了准保你回味无穷,尤其是“凉拌脆皮鱼”。鱼皮脆得恰到好处,很爽口,同时还配有脆花生,再来洋点粥,感觉真不错。价格也不贵,一份“凉拌脆鱼皮”才14元,怎么样,去尝尝吧!
牛肉锅贴饺
距“水货汤包”店约30米远的巷弯处,有一煎牛肉锅贴饺的小摊。摊主乃一中年妇女,使一小平底锅,每锅煎饺不过0.5公斤(每两4个,价一元)。其煎饺皮极薄,煎炸得黄“霜”了的,牛肉馅味纯正,无油腻感,食之香脆可口。惟一遗憾的是,该摊无椅凳,需到相邻的店中点食。
五香芝麻葱油饼
位于武昌公园旁边的青石桥53号是一家夫妻店,早点主营五香芝麻葱油饼,一两一个四角钱,大小如巴掌,生炸后起锅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芯松软,芝麻香葱浓郁扑鼻,吃起来风味独特。由于一次下锅可炸十几个,立等可取,食客排队谁也不嫌烦。
葱香软饼
高雄宾馆对面,有一名叫“家和”的小餐厅,情调不错。煎的软香饼(鸡蛋饼)也尤其有味道。约2元/个,不油腻,饼上面还有些葱花,香喷喷地叫人见了嘴谗。另外,店里的荷包蛋也煎得颇有特色。蛋是用平锅煎的,且用木筷翻动,因此煎出来的蛋干净剔透,煞是好看,一片火腿加两个荷包蛋约3元。
“水货”汤包
汉口公园斜对面有一牌楼,上书:“梦红楼小吃街”,进街后向右拐入一条小巷,行300米,有一“水货汤包店”,店主个头矮(约一米六)颧骨高,留小胡子。其做的汤口口薄、油重、肉鲜,不逊“四季美”。
热干面和牛杂萝卜汤
江岸区车站路口“长生堂”美发店斜对面,有一家专做“热干面和牛杂萝卜汤”夜宵的小店,是一对下岗夫妻开的,热干面很有嚼劲,同时有配有许多配料。有时可以同时吃上两碗,再来一碗牛杂萝卜汤,里面的内容也很丰富,牛杂煮得恰到好处,一碗面约1.5元,一碗汤也才5元,味道可是非常不错的哟!
精武路的鸭脖也算是的啊!而且是每次探亲访友的必备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