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尚有广东一丹霞”,2011年11月11日我们一行三人从鹏城火车站出发,途径广州火车站,和另一位旅友在K9004上的6号车厢相遇,一起去往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丹霞”、“中国红石公园”,及其“天下第一圣山”之美称的丹霞山。
到达韶关火车东站已经是晚上11:27分,肖一早就联系好了客家旅馆的Boss,我们刚出火车站就看见客家旅馆的老板,那一脸热情洋溢的微笑,在几句简单的寒暄后,我们别走在去往下榻的旅馆,仁化客家旅馆,当到达客栈的时候已经是午夜的12:30,大家在一翻洗漱后,就安心的睡了。次日一早8点起床,一翻梳妆打扮之后,就去旅馆附近吃了早餐,也就是丹霞山景区的大门外,早餐过后,我们就直奔景区,自见大门由几方赤色的巨石建成,上刻‘丹霞’二字。看到大门的赤色巨石,不免就让人想起‘丹霞’名字的由来。原来这里方圆大约300平方公里,几乎全由丹霞地貌的红色沙砾岩,形成的群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此名曰“丹霞”。
整个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丹霞山景区,阳元石景区和龙翔湖景区。进入大门,有免费巴士送游客到各个景区的入口。我们一早就安排好了两天的行程,所以就直接乘车先到了丹霞山景区中山门的入口,先验票,然后接着搭乘免费巴士,到达长老峰票站,验票进得山门,便有两路,一路缓坡直行,去往龙翔湖,一路则要拾级而上,向峰顶攀爬。我们选了向上的山径,开始了登山之路。路上游人如织,两旁树木丛生,石路蜿蜒向上,时常没入山林之中或隐于巨石之后,不免有曲径通幽之感。我们行过锦石亭继续向上,到得一个岔路口,一边是经别传寺,往观日亭方向,一边是过一线天去阴元石,我们先得过一道石门,石壁上几个红色刻字映入眼帘:红尘不到,细想来,却也真是有理,以此清幽之所,红尘如何染得?上到几十米的路边,便是满壁的石刻,多是佛家偈语,当然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就是‘丹霞’两个红色的大字了,于是纷纷摄影留念,然后接着前行,大约4几分钟后,道路渐平,隐约闻得钟鼓之声,似乎还有烟气缭绕,路转回头,正是一座佛寺。匾额上书‘别传禅寺’。先看到寺旁一株古树,遍身缠满红绳,原来却是棵姻缘树,因而念及‘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因缘’,。寺院不大,依山而建,却也别致。不免动了‘因过山寺逢僧语,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心,于是拾级步入寺中,看能否寻得心内之宁静。入寺后,越过山门,一铜制香炉立于阶上,余香袅袅,再向上便是大雄宝殿(重新修建中)。钟鼓楼分列两侧,再向侧深,便是和尚的修养之所。此时正是下午,寺内香客不多,轻闲幽静,寺后青山恃立,前临空谷幽深,倒真是个清净的修心之处。步出寺门,虽未曾与僧语,却也着实感到了心内一时之闲。拼诗一首,以记之:深山藏古寺,林幽路难及,云深寻净土,此地最相宜。再行数步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此处名:丹梯铁索。顾名思义,可知是个险要所在,到前一看,果然是几乎垂直的一段约30米高的悬崖石阶,旁有铁栏保护,上下其中,必要手脚并用。由上下行,到一半时,身体几乎与石壁平行,垂直于地面,手握铁栏,极目四眺,感觉身心俱轻,似是浮于空中。一番攀登之后,来到一处观景台,此台地处山顶,视野辽阔,远观群山,千姿百态,僧帽,宝塔,独秀等诸峰经收受眼底,恰似绝佳的一幅水墨画;人也神清心静,不免览着胜景,多吸几口这清新的空气。回过头来,一道更高的山峰立于对面,这就是主峰长老峰了,峰顶处的观日亭,更是清晰可见,于是便向主峰进发。。一路崎岖,经过几次小憩,行过了一段空寂的谷底,向上又经过陡峭的石阶和一片赤红的岩壁,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里的景致,果然又是更上一层,可以一览众山小了。又经过一段山路,到达了观日亭,亭在山峰之颠,是观日出的胜地。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不是来此观日出,而是在穷游完长老峰景区和翔龙湖景区后,到阳元山景区的玄机亭看夕阳,站在观日亭上,百里丹霞地貌,一览无余。到了这里,才看到了绕山而行的锦江,似一条玉带,蜿蜒与群山之中,时有游船开过江中,带起白波涟漪,水映山色山接水,满目的青山隐隐,绿水茫茫,身处高亭之上,只觉凉风习习,天地悠悠,真有把酒临风之想,也为这锦绣江山做一番于心有戚的感叹!在观日亭逗留片刻后,我们沿着上往观日亭的另一条路下行,也就是沿后路向阴元石的方向走去,途中路过一亭,名双喜台,见一旅游团队在双喜台处合影留念,大背景当然是卧龙岗景区的哪几座有名的小山峰,天柱石,玉屏岩,望郎归,这每一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那时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此就不一一解说,如若有感兴趣者,可以看《山海经》,和《徐霞客
游记》这两本书,上面有详细介绍。在几经上下,数道曲折后,一壁巨石出现在我们面前,沿石壁下行少许,果然又是两壁山石中间裂出一条道路,应该就是一线天了。行至一线天出处时,忽见两壁空隙,豁然开朗,山路每隔不远,就有一处休憩的所在,当然卖小吃纪念品的商贩也在其中,不过开门经营的也就那么寥寥几家,多数店铺处于关门状态。我们边走边呼吸着丹霞的新鲜空气,路过一片竹林,青翠丛生,修直挺拔,下有小溪流淌,细流而清澈,‘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杜甫想要的所在,或许正是此处吧!而此时我们已到了阴元石的所在。原来这阴元石是块天然形成的石头,因形状酷似女性生殖器而得名,她与阳元山的阳元石对应,就成了此处游人的必游之地。看到此石,我们只能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越过阴元石,亭上留恋良久,才下来继续行程。经过商量,决定沿宝塔峰森林步道继续前行,途径,老虎坳,黄沙坑,野猪峡,一路上,山谷幽静,鸟语绕耳,只是少了无边落叶潇潇下,修竹姗姗扫窗纱的景致!不过,大自然还是纯一点比较好!行至卧龙岗森林步道中时,大家觉得有些许疲惫,决定停下来,稍作休息,顺便补充一下能量,这时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多,补给过后,带着休闲食品残留的包装继续行走,路过一亭,曰九龙亭,我仔细数了一下亭阁上所绘之龙,果然是九条,匆匆照了几张像,继续前行,在去往毓秀亭的小路上,也就是刚过九龙亭不久,只见左手边的悬崖绝壁上,刻着两条龙,有一成语叫二龙戏珠,在此姑且叫做二龙争日吧!历经流年的洗礼,绝壁上斑驳的黑斑在二龙争日的衬托下,显的那么地光怪陆离!七,八分钟后,我们一行四人到达毓秀亭,亭前有一桥,名曰玉带桥,人工自然仿生学中隐隐透着几份天然的味道,别有一翻景致,没得说,接着在此咔嚓,咔嚓,记录哪时,哪景,哪人,匆匆地我们来了,又匆匆的走,只带走美好的风景片段,留下无形的脚印而已,伴随着大批游客由长老峰票站经翔龙湖游阴元石而来,我们也再次回到了当初的起点-长老峰票站,然后搭上去往阳元山景区的免费巴士,中间路过中山门票站,我们不得不下车去再次验票,为第二天一早的日出做必要的准备,验票过后,闻着山门外飘来的食物香味,我们觉得不能再对不起自己的肚子,于是四个玉米,一斤花生,再加四瓶怡宝就匆匆打发了不是很饿的肚子,直奔下一站阳元山景区。
进入阳元山景区,游人大多沿右手边的大路,向内走去,我们为避嘈杂,便选了左边的石阶小路。一路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本来不想优哉游哉地走,但局限于当时的人流量,不得不屡步维艰,继续穿林踏石而行,小路尽头,行出来后,又汇到了一条大路上。再行前少许,有一三岔路口,看了路牌,于是向阳元石方向前进。路上又有一向上的岔路,是去拜阳台的,顾名思义,是个参拜观赏阳元石的去处。我们仍沿原路前行,不久,便人生鼎沸,路也被站立观景的人群阻住,原来是一个小小平台,却正好可以看到了阳元石的轮廓,完全的一个男性生殖器的模样,正跟游过的阴元石遥相对应,成了此地的不二之景。由于是下午,处于非常强的逆光时期,怎么调试相机,都拍不出一张令我满意的相片,照相技术还需有待提高,只能带着少许遗憾继续前行,
在几道蜿蜒起伏的山路过后,到了一个向上的铁梯之下。略作修整,向上攀去。原以为不过一小段的险路而已,谁想愈向上攀,却愈觉石阶难行,高下深浅,参差不齐,道路愈窄,而且必要手扶铁栏,方能攀登。攀到一半,已完全是靠着石壁挪动,此时眼前没有树木遮挡,才看出此路原来紧贴石壁向上,依着石壁蜿蜒凿石成路,最窄处,仅可容一人之身。立于栈道,向上仰视,壁立万仞,俯视脚下,千尺深渊,对面绿林莽莽,奇石怪峰,向下张望,不免让人心有余惊,又不免醉心于悬崖胜景。正是天生一个阳元石,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到了山顶,看到了路牌,才知道我们刚刚经历的是云崖栈道,行走栈道,流云过崖,名字倒也贴切。山顶一面有一亭,名佳遁亭,看介绍,是取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成名,佳者,好也,遁者,回转行也。意思呢,是说此处赏景,是绝佳之地,不过游人不可过分留恋,应是见好就收,凡事不要太过,方才合乎天理。我们不免就此亭名而行其意,稍赏风景,便向另一面下山之路而去。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地-玄机亭。下山路上,也有游人对面而来,看来他们与我们的路线相反,是要自云崖栈道而下山了。不久,一块巨石立于眼前,石旁的路径还有城墙留存,这里就是细美寨了。这寨子好像建于明代,后来清代一富绅为避战乱,举家移居于此,重又开路建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穿过一道小小的寨门,眼前的景色不禁又让人神情一振。原来出入寨子的道路,完全在石山的石脊上开凿出来,宽不过1米多,上下通长百米左右,绝似华山的千尺幢。立于上端下望,下端尽头,又有一块巨石,似是这山寨的门楼,再向前又是茫茫青山,似巨龙般,延向远方,不见首尾,我们恰似站在这绿色巨龙的脊背之上。不仅雄心大动: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过了此段,一路便是直直的向下石阶。到得山下,回头一望,刚刚登过的山,原来是整个的一块巨型大石,这边的石壁,寸草不生,平整如壁,色泽略红,像是一道远古的大幕,正向游人展示岁月的沧桑。虽然已是冬日,但是南方的冬天像是北方的初秋,白天还是那么热,距离太阳下山还有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于是我们坐在离玄机亭,不远处的一颗巨石后面,躲避着那猛于虎的冬阳,顺便看着不同年龄段的游人依旧向着云崖栽道而去,时间总是在等待中显得如此漫长,当夕阳的柔光洒在晒布岩上,呈现出丹霞山特有的风光时,我们知道最美的傍晚即将来临,于是我们开始向玄机亭移动,看到好多摄影爱好者,已经在玄机亭选好了拍摄夕阳的最佳地点,而亭里亭外满是三脚架,我也不慌不忙中选了一块凹凸不平的空地,做好了拍摄的架势,还好张总的三脚架给力,是360°的马蹄形脚垫,站的那是相当的稳当啊!在此我要颠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应该说成是,黄昏本就好,怎奈夕阳事?最美的丹霞落日已经记录在相机里,我们也该结束今天的行程,于是沿着九九天梯下了阳元山,接着沿着大路去往山外,行致通泰桥处,天色已微微暗,驴友老张说,在此桥上走一走,会财运亨通,于是我们信以为真的去走了一朝,也顾不得即将来临的黑夜。走出阳元山票站,在一排卖韶关土特产店门前停下,买了一斤杨梅酒,准备活络活络我们那疲惫不堪的身体,出了丹霞山景区大门外,我们直奔一家大排档,在哪儿饱餐了一顿,唯一遗憾的是,我们都不够饿,四个人连五个菜都没有解决掉!或许是因为那家大排档,分量够给力,才导致我们浪费了那么多韶关劳动人民的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