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印??西蜀第一街
2012-3-8 9:25:00
访问量:2916547
[游记]老成都见闻:西蜀第一街
锦里,是一条以川西古镇建筑为特色的一条街,号称“西蜀第一街”。印象锦里成都人,好像没有不知道锦里古街的,外地人到成都去武侯祠的,几乎没有不顺便逛逛锦里古街的。也是锦里就位于武侯祠的东侧,下午有闲,接受同行朋友的建议,我们首先闯进了老成都城里的这条“西蜀第一街”。
据记载,锦里兴于秦汉,两汉三国时期,“蜀锦”的生产作坊主要集中于此,被称为“锦官”,又叫“锦里”。唐宋时“锦里”是成都的代称。因此,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在这条曲直相间的古街上,里面竟然别有天地。巴蜀民俗、三国文化、蜀汉风情,你只要悉心查看,都会洞知三国历史在这里留有浓墨重彩,痕迹如初。因为不足400米长的这条老街上,集中了近百家的各色店铺,有传统的饮食、小吃和客栈,也有时尚的商店和酒吧,更有成都的创意的本土品牌,如皮制的包包、图案古典的T恤、布灯笼、弹弓、糖人、藏饰、泥人张……等等。这里,几乎不分节假,不分淡旺季,每天游人如织,络绎不绝,鳞次栉比的小吃店铺和川流不息的游客的游客,有着当今的重商色彩,仿佛也没有打扰这千年不变的古朴和清幽。有人说,锦里,锦上添花,里藏乾坤。这话对于我们这样初到的外乡人好像并不假。迈进大门三五步,徜徉古街一时半会,形形色色游人过客的惬意和笑容,分明告诉了我们,这小天地里面,真的够锦上添花的了。据说,历史上这里繁华热闹的有“成都清明上河图”之称。
漫步在锦里古街,造型别致的“芙蓉第”门楼,波西米亚风格的酒吧——四方街,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红灯笼,摇动的垂柳、袖珍的拱桥和游弋在池塘里的黑天鹅,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满街的各式各样的酒吧,是乎让成都的酒吧文化弘扬在外,有人说全国出名,那也未必,但因此造就了超女快女倒是层出不穷,虽然有的也不乏一点现代气息,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们和古街融为一体的感觉。
来到锦里古街,除了可以饱尝风味各异的成都地方小吃,游客们也大都很愿意到酒吧坐坐,在茶馆里泡泡。随处可见在酒吧的门外,茶馆的门旁,简易的方桌,相对的长椅,一盏大红灯笼就悬挂在头顶上,显得极为悠闲。
站在“西蜀第一街”的牌楼下,四个方向望去,尽是生意兴隆和顾客盈门的酒吧和茶馆。也许这里是酒吧集中的地段,一家挨着一家,成对成群的年轻人,甚至当街吃着烤串,一边吃一边笑一边闹,尽情畅饮,忘情欢歌,耳畔传来阵阵歌声,即使听起来有失水准,但在这样一个处处都充满了韵味和欢愉的古街里巷,一切都已经变得那么得悦耳动听。
接近黄昏时分,古树溪流与亭台楼阁,可能是锦里最美的景致,夕阳西下,绚烂柔和的余辉,悠闲地洒落下来,映照在一幢幢青灰色古朴低矮的房楼上,门窗内外,盏盏灯火逐渐开始阑珊,游人喧嚣的声音却并不远去。相信当古街道路两旁全部点亮起来的时候,古街又会开始重新的喧嚣和热闹。
作为一个外地人,走在锦里古街里,喜欢的不仅仅是这里丰富多彩的地方小吃,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古色古香的茶馆店铺,优雅别致的餐厅酒吧,更让难忘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着叫卖吆喝,在古街上此起彼伏,那种兴奋感,或许是一种享受。随意地坐在古街某一处茶楼或者酒吧角落里,安静下来,一会儿啜饮,一会儿举目细数窗外那一份“星巴克”的影子,超然的惬意不由自主地思索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锦里古街,是在原有古街的基础上规划重修而建成的,在这条街上,可说是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难怪成都人喜欢呆在这里,因为有种给人回家一样的感觉。
锦里的后街毗邻的就是武侯祠,和锦里一条街仅一墙之隔,如今的武侯祠,就我所知,那可是修缮的面目全非,大院套,大庙似的建筑物,大门紧闭,游人寥寥。空旷的占地很大,放眼望去,除了栽有成排的青松和中轴线上的三个门楼,主建筑就是那个大门紧闭的武侯博物馆了。如果说武候祠饱含着历史的凝重和沧桑,那么锦里就洋溢着成都市井特有的喧嚣和随意。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条古今肝胆相照的地段上竟然有着宁静与喧嚣的两重天地。我们拍了几张片子,顺着稀少的大路走出院子的大门。
[写于2012-3月 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