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断想
2012-4-11 15:26:09
访问量:2884846
在我国6000多座岛屿中,刘公岛是我心中最牵挂的一座。每次到威海来,总要抽时上刘公岛转一转,这倒不是单纯去那里欣赏世所罕见的千年鲸骨、国内仅有的青铜水琴、彩玉精琢的巨幅壁画和别具洞天的海岛风光,而为的是探望在甲午战争中奋勇抗敌,血洒疆场,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谱写了绚丽篇章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们;为的是在麻井子船坞同他们保养保养战舰;在旗顶山炮台替他们拭擦擦拭大炮;在龙潭帮他们洗洗满身的征尘;在神龟石陪他们散散步;在黑鱼咀请他们品品鲜鱼;在忠魂碑前与他们拉拉话,排遣排遣百年孤寂和对家乡、对父母、对妻子儿女、对所有亲人的永久思念与企盼……
这次再到刘公岛来,正好赶上了“晴日暖风生麦气”、“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季节,同时也赶上了“胡星曜精芒”、“天狼窥紫宸”的日子。美韩近期欲在黄海进行前所未有的联合军演,并有“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参加。虽然声称此举是为了威慑朝鲜而并不针对中国,但谁都知道这玩的是项庄舞剑的把戏。且不说“华盛顿号”航母具有很强的侦察预警能力,但就其1000多公里的作战半径,便足以覆盖我国的华北、辽东的绝大部分地区。对此事件,政府重视,军方义愤,世界关注,国人忧心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岛上的所有炮台,现在已全部辟做了旅游景点。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澎湃着涛声的苍松翠柏,流淌着嫩绿的萋萋芳草,曼舞着蜂蝶的美丽鲜花,飞翔着歌声的活泼小鸟……都紧紧围绕、簇拥着那斑驳的大炮,迎接着来自地北天南、风韵各异的游客。导游员眉飞色舞、一身轻松;解说员妙语连珠,一脸惬意,还不时的插科打诨,以博得游客的笑声。而我,望着那静静昂首、满腔烈火、沉默中蕴藏着万语千言的大炮,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遥想那年甲午,也是这个艳阳高照、草木繁华的时节,也是这个万顷碧涛、烟波浩渺的黄海,空中却是寒流滚滚、战云密布,海面却是舰鸣炮吼,烽火连天。日本国背信弃义、不宣而战、侵我海疆。一场保卫国家主权的反侵略战争,打的是何等惨烈。电啸雷怒、涛掀浪滚,硝烟弥漫、弹片横飞。壮士怒发冲冠,英雄愤怀激烈。直杀到志远舰沉渊,邓世昌溺水殉国;定远舰自爆,刘步蟾饮弹成仁。他们骨亮沧波,血染碧泽,笑傲豺虎,视死如归。他们败的英勇,死的壮烈,浩气感天地,凛然万古存。然而,在英勇、在悲壮的失败,毕竟是失败。甲午海战后,日本获得了中国的巨额战争赔款,一跃成为亚洲的暴发户和最大的强国。而中国却因此赔款割地,财富外流,财政破产,举债度日,国势颓废,自信泯灭。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一阵海风吹来,清凉湿润,在淡淡的咸味中,让人品出一丝苦涩。岛上山峦叠翠,峰岭起伏,鸟语花香,景色优美。“龙柏三兄弟”依然郁郁葱葱,刘公泉依然清流汨汨,刘公庙依然香烟袅袅,唯独宏伟高大的北洋水师提督署,却少了往日的肃穆威严,多了今天的嬉戏热闹。刘公岛,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露出振兴中华曙光的地方。当年北洋水师在这里宣告成立。威严的海军公署、威风的海军将领、威猛的水兵队伍、威武的舰船编队,雄赳赳的红衣大炮,虎生生的水师学堂学员。剑吼长风,龙旗如云……国人欣喜、慰藉,以为万里海疆从此永保太平,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复兴。刘公岛,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让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的地方。甲午一战,日本侵略军登上刘公岛,北洋水师在家门口折戟沉沙、全军覆没;日本兵血洗旅顺,惨绝人寰;李鸿章马关签约,卑躬屈膝……国人悲怆、哀叹,从此,中国走向了衰败没落,中国人民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这片黄海、这座刘公岛,也就必然成了中华民族感情上长期的痛、心头上永久的伤……
高耸的忠魂碑前,游人云集。有的瞻仰,有的凭吊。其中一群美国人也在那里指指点点,他们时而议论,时而大笑,时而又手舞足蹈。他们是景仰还是轻蔑、是善意还是恶意,我无从知晓。但我却清楚地知道,另外一群的确是不怀好意的美国人,就要驾驶着“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到黄海来了,以其昭然若揭的狼子野心,猛戳中华民族感情上的痛处,狠揭中华民族心头上的伤疤。他们不顾我国多次提出的严正警告,穷兵黔武、一意孤行,必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后快,执意拍门叫板,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站在高高的旗顶山巅举目四顾,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岛北崖短坡陡,钓人独守清潭,悠然自得;岛南地缓滩平,浴者五光十色,尽享闲适;岛西隔水远望威海市区,亦真亦幻,疑是海市蜃楼再现;岛东雪浪堆山、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海天一色。岛内则是松柏滴翠、百花吐艳,芳草萋萋,游人如织,好一派歌舞升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太平景象。人们说刘公岛是“东隅屏藩”、“海上桃源”,也有诗云刘公岛是“千里绝尘埃,此间即洞天”,所喻皆不妄言。我是北方人,那里有巍峨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茫茫的戈壁,肥沃的田园。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我的根;我更爱这片蓝色的大海,这里深沉厚重、物产丰富,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延展着民族的未来,这是我的魂。每次与刘公岛对话,心灵都会得到净化,信仰得到淬火,情操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升华。每次与忠魂碑对话,都会感慨无限,热血沸腾。而这次更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61年前,司徒雷登从北京郁郁地走了;57年前,克拉克从板门店悻悻地走了;而现在,约翰·伯德却又大摇大摆的奔向黄海来了。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平洋上不太平。
在靠近刘公岛的海面上,一艘崭新的军舰正在航行,鲜艳的红旗在猎猎的海风中,高高飘扬,我仿佛听到了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的壮语;听到了闻一多在《威海卫》中写到的“……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做我的盾牌……”的吟咏;听到了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铮铮宣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敞开襟怀,面向大海高声呼喊:为争取和捍卫民族利益牺牲的英雄们,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捐躯的先烈们,请站在高高的旗顶山上,看今天霸权主义这只“纸老虎”是怎样进行拙劣的表演吧,看他们怎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可悲下场吧,看他们如何继续演绎“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的这条颠扑不破的逻辑吧!
摊开刘公岛的地图,有人说她如雄狮横卧,有人说她与环翠区形成二龙对珠,而在我看来,她更像是一柄利戈,牢牢地插在黄海,岛的东南端恰似锋利的戈头,直指大洋深处……刘公岛,记录着古老神州的追求和失意,铭刻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耻辱,承载着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刘公岛,是让中国人反思国运的地方、卧薪尝胆的地方、浴火重生的地方。
“刘公岛,不只是一个岛”……
201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