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钓鱼台怀古
2012-4-12 16:43:21
访问量:2891901
陕西宝鸡钓鱼台怀古
11月27日晨,与陕西户外文化大讲堂的嘉宾和听众,从西北大学北门外出发,去宝鸡钓鱼台朝拜心中的胜迹。
车在西宝高速上奔驰,窗外晨雾笼罩,车窗雾水朦胧,更增加了此行的神秘与虔诚。韩院长与陕西日报记者回顾着陕西户外文化大讲堂的历程,谈论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工大图书馆郭馆长推销着他的“互律网”。而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来解读。
进入钓鱼台景区,步行十多分钟,在蹯溪的潺潺声中,只见彩旗沿溪水蜿蜒而上,好像古代的辕门,似乎听到击鼓呐喊的声音。
在接我们的景区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巨石旁边的大讲堂会场。穿绿色军装的军人和血气方刚的中学生已经整齐端坐,等待我们。钓鱼台前,人气空前旺盛。
很快,主持人王珂宣布讲堂开始。宝鸡市陈仓区政协副主席致辞,韩院长致辞,同来的一位书法家向景区赠送了“千古一钓”的条幅,景区向陕西户外文化大讲堂赠送了姜子牙铜像。
在掌声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登台开讲。杨老师讲了宝鸡丰厚的远古文化和周文化历史,介绍了全国钓鱼台的情况,声明宝鸡蹯溪钓鱼台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姜太公遗址。杨老师从信史的角度,追述了姜子牙的一生,评价他是西周灭商历史时代中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三杰之一,可以和周公姬旦、召公并列,并且在军事上的地位高于周公。姜子牙是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是齐国开国之君。而周公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圣人的人。但在文王灭商时,姜子牙是太师为武将,周公是文臣,子牙地位高过周公。后来,在武王及成王时,周公作为王室成员影响超过子牙。
谈到姜子牙的身世,杨老师有许多不同于传说的见解。姜子牙为吕国贵族后裔,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在吕国当过小官,后来来到宝鸡陈仓井国作官,陈仓区是他发迹的地方。后来,有人推荐他到商绉王朝中做官,他去了没有得到重用。看到商绉王的暴虐,他辞官。再次来到陈仓蹯溪,等着武王来请他入朝用事立功。他为什么不去朝中求官呢?他当过商绉王的官,身份上有不便,还有知识分子的清高,用则留不用则去。杨教授认为,姜子牙遇见武王,不会到七八十岁,不会到那么老。《太公兵法》,也不是姜子牙所写,是后人托他名而写,其中当然有姜子牙的军事思想。姜子牙参与了营救西伯侯姬昌的行动,美女和宝物也是姜子牙在商朝廷找到门路送给绉王的。在牧野之战前,姜子牙又潜入商都,侦察敌情,收集情报,为灭商立功不小。他最后被封在齐国,与他搞侦察情报四处奔波、被追杀时亡命天涯有关。姜子牙活了120岁,葬在镐京附近--今天的长安区王曲与韦曲之间。他不可能葬在齐国,因为周代规定齐国前五代国君必须葬在都城,第六代以后才允许葬在封国。
由于有中学生、大学生在听讲,杨老师特意讲解了姜子牙的精神,其中包括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矢志不移。他来到蹯溪历尽艰苦,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在杨老师讲姜子牙精神的时刻,我抽空到姜子牙钓鱼的地方拜谒。蹯溪的河水,澄澈见底,涛声带着远古的韵律奔腾不息,石头上一个小伙穿着蓑衣、挂上白发白须秀“垂钓渭水”照,傍边偎依着他小鸟依人的女友。不远处,有皇帝、皇后照摄影点,男男女女也在渭水边感受一次登上权力顶峰的体验。
望着从秦岭山上奔流而下的蹯溪之水,我想到伏犀女娲,想到炎黄二帝,想到大禹治水,想到商汤灭夏,想到和蹯溪文王访贤一起传为美谈的西周灭商,以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有多少盛衰兴亡,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人幸遇明主建功立业,又有多少人生不逢时枉度终生!爱惜人才是兴国旺族的第一要务,可是有多少执政者明白这个道理,又有多少个统治者践行了这个真理?历史老人是残酷的,他为成功者树立了永恒的丰碑,为失败者筑起了耻辱和骂名。
边想边走,很快会到大讲堂现场,杨老师已经讲完了,西京书生正在领大家诵读大讲堂《听众公约》。那种全场起立,众口一词的场面令人感动。
讲堂活动结束后,先拜谒了旁边姜太公庙,该庙起于东汉,盛于唐,门口的柏树为唐代所植。拜谒了几十米台阶上的文王殿,没时间到对面的三清殿去,直接去叫“太公湖”的水库荡舟。在农家乐吃了富有宝鸡风味的饭菜,和西京书生喝完了一瓶西凤酒。
回西安时,我们坐的嘉宾车走到汤浴附近后轮胎暴了一个,于是与前车一起到眉县汤浴修车。我们开玩笑说,姜子牙留我们在汤浴泡温泉。修好车,出发时已经七点半。
夜雾中,回到古城西安境内已是晚上八点。
(王养潮20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