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灾区志愿者四川大学张韵
2012-4-18 10:49:39
访问量:2880815
延续一种感动
此次前往四川灾区,我不是名人,不是学者.我只有一个名字mm志愿者.
mmm于丹
雅典娜的智慧点亮天际,橄榄枝的翠绿融化黑暗.奥林匹克的圣火激发心中渴望,冠军,在希望中唤醒,BGG官网,在拼搏中诞生,在记忆中永恒.
我一直在寻找,有一种力量,能够冲破乌云的束缚;我一直在寻找,有一种精神,能够超越狂风的速度;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群冠军.
他们用奉献创造温馨家园,用热血书写春秋冬夏,用真诚迎接美好明天.他们的笑脸插上了天使的翅膀,他们的行动染上了阳光的温暖.冠军的魄力和勇气,冠军的奉献和大爱,冠军的坚定与顽强,让志愿者三个字在他们心头烙下了痕迹.
"5.12"汶川大地震给每个人的心头都抹上了黑暗的阴影,这时候挺身而出的仍是他们,我们的志愿者.感谢"你就是冠军"组委会,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探访志愿者的心灵足迹,去领会人间大爱的真实内涵,感悟另一种别样冠军.
火红的心带来的阳光体验
mm记四川大学优秀志愿者
初见朱红姐,就对她那件红色的志愿者T恤记忆深刻.那是在四川大学的志愿者表彰大会上,朱红姐作为志愿者先进个人代表在台上讲话.散会后,我赶紧跑上前要了朱红姐的电话,接下来的日子,因为我和朱红姐都要忙着考试,几经协调,才最终确定了采访时间.
朱红姐,人如其名,有一颗为志愿服务火红的心,在她淡淡的叙述中,我仿佛也置身于四川都江堰的"阳光帐篷小学".下面是我对朱红姐采访的记实整理.
当泪尽血续,我们守望相助!
当得知学校在13日即组织优秀青年志愿者组建青年突击队奔赴都江堰灾区展开抗震救灾工作时,朱红姐立即强烈要求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尽管12日晚她已和老师们一起在校团委临时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守了整整一夜.因为工作强度太大,老师一开始并没有批准她的请求.但朱红姐又一次次的提出强烈的申请:"老师,让我去吧!我和男生一样有力气的!"终于,在一再的争取下,她成为了川大几万名志愿者中第一批赶赴都江堰灾区的为数不多的女生志愿者之一.
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
和其他的志愿者一样,朱红姐始终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做好一名志愿者.她几乎天天奔波于学校与灾区,每天只剩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几块饼干加一瓶水就能让她精神抖擞的应对一整天大量的志愿服务工作.嗓子喊哑了还能神情自若的和老人们聊着家常,脚上磨出水泡还在东奔西走帮老人残疾人打饭送饭,已经被太阳晒伤,BGG,皮肤火辣辣地疼痛还顶着烈日继续一个个帐篷的串访hh同学总是不可思议的问她如何坚持,"我也不知道,只是心中一直抱着强烈的希望,如果我的辛苦和痛苦能够减轻一点灾区人民的痛楚,那就让我再苦再累一点!"在一次对灾区的自助自愿者的培训中她了解到,当地有许多中小学因受灾而停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也许变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看到这一切,朱红姐深受触动.于是,她想到要为当地的小朋友们补课.这个点子一经提出,马上得到了带队书记的认同.经过大家认真地规划后,"阳光帐篷学校"应运而生."我们要用知识充实孩子们,让阳光真正地照进她们心里!"
"我不能见他们有失望的眼神"
在师生们的精心筹划下,5月18日,"阳光帐篷学校"正式开课.朱红姐成为带去阳光的第一位"老师",在她心目中,老师这个词无比神圣,成为一名老师更是一直她心底的梦想.而当她有幸成为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阳光帐篷学校的第一位"老师"时,心中异常激动却也更感肩上担子之重.她说:"不是没有做过家教,也不是缺少与孩子沟通的经验,只是每当面对着这群从死亡线上挣扎起来顽强的孩子,我总觉得心中敬畏,面对着他们期盼的目光,我总觉得自己必须更加的努力达到他们的所有要求,因为我无法承受这些孩子看我们的眼神中还有一丁点的失望!"
5月19日晚,据说将有强烈余震.作为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朱红姐第一时间组织疏散了还在寝室的同学,而自己在配合老师将所有的同学都安顿在安全位置后,又静静的回到了七楼的寝室,坐回到电脑前,平静心绪,继续整理那未完成的教程.在同学和老师一个个电话的催促下,在七楼余震的强烈震慑下,仍然坚持到凌晨一点多,坚持到将所有材料准备完毕才下楼.因为她知道,作为一名志愿者老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负有责任,"我不能看到他们有失望的眼神"!
"帐篷学校"的教学条件很艰苦,朱红和其他志愿者老师每天都和学生们并肩在操场上席地而坐进行讲课,但是他们仍始终坚持着强烈的教学热情.志愿者们生动有趣的授课使"帐篷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安置点外的居民都带着孩子慕名来找这些志愿者老师.现在"学校"的学生已超过150人,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增加.朱红很骄傲的说:我们的"教室"很小,因为我们只坐了空地上那么几平方米,但我们的教室又很大,它足以让我们俯仰天地.
冠军源于奉献
当问及朱红姐对冠军的理解时,朱红姐平静的说到:"冠军源于奉献,只有你奉献出对自己事业执着的爱才有可能收获事业对你的嘉奖."
采访感悟:丛飞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冠军的奉献精神就在此,洒下自己的热血和汗水,付出自己的爱心和执着,不问结果,无怨无悔.
完善自我,辐射他人
mm记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主席
丘锡彬学长对我的采访非常支持,牺牲了自己的中午休息时间.下面是我对学长的采访记录整理.
记者:下面开始"你就是冠军"对丘锡彬学长的采访.首先请学长回顾一下"5.12"大地震后学长为抗震救灾所做的一些志愿经历,请学长简单介绍一下.
丘:地震以后第二天,就是5月13号早上.四川大学成立了一只"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其中我就在里面.然后是和8名志愿者还有22名老师一起第一时间赶往了都江堰.因为是第一时间过去,那边的救援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所以说可以看见一些景象是非常惨烈的.包括很多无家可归的居民还有很多倒塌的房屋,泥泞的地.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触动都很深.回校以后,我作为志愿工作的总体负责人,也没办法每天都在前线,所以我在学校内部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第一时间在学校组织了募捐,因为实际上我们看到那边都江堰的实际情况也包括他们卫生局也提到过,最需要的是一些棉被.因为受伤的居民一直都睡在泥泞的地上,这对他们伤势的护理是很不利的.我们立即就在学校号召卷被褥包括驱蚊水等急需的生活用品.我们捐助过去了,当时我记得都江堰卫生局局长连用了三个雪中送炭对我们捐赠物资的谢意.当时我们就觉得我们做的活动也确实是很有意义的.然后还募集了而一些资金,光是学生这方就捐赠了18万多.然后在整个抗震救灾从5月到6月15我们连续去都江堰还有绵竹不断的派遣志愿者,志愿者总数有两万一千四百三十四人,这个数目每天还在累积.在志愿工作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我们收到了很多感谢信.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幸福家园"那些小朋友为我们志愿者画了很多画,但是看了确实是非常触动.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志愿者确实给了他么很多感动,但他们也回馈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记者:那么我注意到学长是在5月13号,也就是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赶赴了都江堰,当时应该还是处在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动力让学长这么勇敢的奔赴前线呢?
丘:实际上当时说实话,什么都还没有想.当时通讯我们学校也属于中断的状态,然后我是接到了校团委的一个电话,说这边要去都江堰,就问我能不能去,像我当时没有想任何东西,出于一个自发的一种感情说我肯定要去,但是我还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问我,我作为一个志愿者总体负责人,这种时候就应该去.
记者:出于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丘:对,一种责任,完全没有多想.当时还要多招募8名志愿者,我就随性的问旁边的同学,但是真的是群情响应,但是车只有一辆有人数限制,我就选了8名身体条件好也有志愿经验的同学一同前往.
记者:那么我知道丘学长除了在抗震救灾期间作了大量的志愿工作外,平时也是四川大学校校青志的主席.那么经历了这么多志愿工作,学长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丘:这就要涉及到我们志愿者的一个理念了,我们志愿者服务一直有个理念就是"完善自我,辐射他人"这八个字.什么叫"完善自我,辐射他人"了,我们每次给新加入的志愿者做培训的时候对这八个字都有一个阐释.首先是"完善自我"为什么要自我完善呢?我们知道马斯洛的五个需求的层次里面的一个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他需要精神的一种追求.我们在过大学里面的生活,比如说学习也好,生活也好,都需要精神上的一个升华来体现自我的一个价值."完善自我,辐射他人"就是我们想把这种志愿者精神,不关是在自我身上的升华,也要在他人身上不断去发散.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就是我们志愿者的一个精神所在,也支撑这我们所有的志愿者做工作.实际上志愿者工作是最没有物质回报的一个工作,就是为了大家精神文明的一个提高.
记者:请学长具体阐释一下,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达到辐射他人的呢?
丘:这就像一个个爱心的传递一样,我们做这么多志愿活动能够感动他们.那么别人感受到这种感动以后,他就知道一什么样的方式去传递给他人.央视有一个公益广告,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小女孩给妈妈洗脚,妈妈给外婆洗脚,这种精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代代地传下去的.我们在给他人提供服务的时候被别人看到,别人就会学着你去做同样的事情,去感动更多的人.
记者:感谢学长对这八个字的精彩诠释,那么我想在请问学长另外一个问题,学长心目中冠军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
丘:冠军,在我看来,他不是称呼一个人名的,他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精神.冠军,他始终是应该作为一个表率.首先我对冠军的定义,他应该是一个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是树立在大家心目中的,大家有目共睹的.你在某一个领域的精神方面能够有所突破,那么你就是冠军了.包括像一些奥运冠军,他冲刺的那一秒钟,它的整个精神的升华已经代替了很多,像刘翔冲破110米跨栏,他所跨越的是整个个亚洲文明的体育精神.奥运金牌对他来说代表的是一种亚洲人民的体育精神.它是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也会不断的鼓励人们.
记者:非常感谢,在学长对冠军进行了阐释之后,我想请问冠军品质和志愿者素质有那些相通点呢?
丘:志愿者精神,如果你发挥到了极致,他也是一种引领社会的精神潮流."感动中国"任务的评选,就是评选的精神领域的冠军.很多当选者,就是作了大量的志愿者工作,将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为大家做一种精神上的指引.在各行各业,虽然他不以冠军这个名词出现,但都有类似的一个冠军缩影.冠军品质和志愿者精神都是为了引领大家去追求一个更高层次的东西.
记者:学长认为冠军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概念,而且是一种精神的路标,引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精神发展方向.
丘:对
记者:非常感谢学长,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学长现在很多青少年很狭隘的把冠军理解为第一名,然后就很功利地很浮躁的去追逐一种功名.那么学长能否站在你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点建议呢?
丘:首先如果以这样一种方法去追逐冠军往往是追求不到的,我们首先要仔细分析,达到冠军需要怎样的一种品质.第一,冠军背后的付出是很多的,真的是很多的.就像"感动中国"的获选者,他们的精神感染都已经达到一种程度了,才能去参与候选.如果真的是以功利的形式去追逐冠军的话,往往是追求不到的.比如像我们学校的很多比赛,像"挑战杯"创业大赛,你在比赛背后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如果你初期是抱着一个功利的目标,这些背后的工作你是抗不下来的,完全抗不下来,后面有很多辛酸和苦楚.所以自己如果真的想要追求这样一种精神文明的话,真的自己首先要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要知道冠军它代表的含义,那么你最终才能获得这个冠军.
记者:就是说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这条道路上,要明白我们追求的目标的真正含义,然后再朝这个方向努力.
丘:对
记者:学长觉得做志愿工作对我们做志愿工作的帮助是什么呢?
丘: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志愿者精神就是不求回报,服务他人,志愿者的这个理念就造就了这个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我们社会看到很多企业在面试员工的时候专门提出了志愿经历这一项的要求.你以后的道路学习也好,生活也好,要想融入这个社会,那么你就要和他人和谐相处.如何与他人保持和谐,就是互相帮助,这是最基础的,你帮助我,我帮助你,所以我们两个就很和谐.志愿者精神,应该是对互帮互助精神的一个总的归纳.这种经历
不仅是你得到精神的升华,也让你更好的融入社会.因为这是整个社会都倡导的一种理念.
记者:所以说志愿者精神不仅能够提升我们自己境界,也能够帮助我们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丘:不错
记者:最后呢,请对冠军概念在做一个总的概括,当成送给我们学弟学妹的一句话,好吧
丘:好,冠军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概念,我们在追逐它的路上,一定要认清它的内涵,然后希望在以后的发展路上,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己擅长领域的冠军,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领军者,指引大家前进的方向.
记者:好,非常感谢学长今天接受我的采访.
采访感悟:一个冠军的诞生带给人们的不止是精神上的振奋,更是一种鼓舞,一种升华.冠军品质引领着一个时代前进的方向,它宣示着一个民族向前的路标.
我们一起经历
mm记北川中学志愿者唐光超
和唐光超的采访进行的很急促,他中午刚从北川回来,我就扭着他.穿一身军服的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起先很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认为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我慢慢跟他聊,他慢慢地也打开了话匣子.接受完采访,他有马上赶赴北川中学,他说还要给孩子们组织一场足球赛.
l 唐光超的志愿者经历:
5月13号,前往成都团市委,负责各方志愿者的统筹工作.
5月15日前后赶往都江堰社区帮助灾区儿童建立了阳光帐篷小学,搭建过程持续了三天.
5月19日来到绵竹,同香港特种乐队一起对灾区心理受到创伤的居民实行音乐心理疗法.
5月21日至今协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做北川中学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
l 采访中我感触最深的句子
1. 在我问及唐光超为什么有勇气去灾区做志愿者时,他只用了短短八个字"我也算半个四川人".我想当灾难发生时,所有中国人心里都有这句话我也算半个四川人,所以我要伸出我的援手,支援我的家乡.
2. 我在采访过程中将灾区的居民称为"灾民",唐光超马上纠正了我,他说"我们只称他们为居民,这场灾难是全中国一起承受的,受灾是全中国的一个共同体验.无所谓灾民之称."
3. 唐光超对冠军的感悟是:"每个人都是冠军,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冠军."
冠军,给了每个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量,让每个为他执着追求的人始终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冠军,给了每个人一种追求卓越的理由,让每个为他奋力拼搏的人始终有一种不竭的渴望.冠军,给了每个人一种付出的方式,让每个为他孜孜奉献的人有了一个成功的切口.
此行此感,记忆犹深.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我也想用我的心去感动更多的人.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在冠军的品质的指引下,我也即将踏上去地震灾区支教的道路.这条道路,没有终点,我将一直走,去延续路上的感动.
1、本次活动中,各位参评选手通过博客和电子邮件所提交和发表的人物专访和采访心得文章,著作权属于提交者个人所有,并经由组委会与选手个人协商后加以采用.未经与组委会和选手个人共同许可,任何其他个人和机构不得擅自转载和出版.若有违反,组委会对此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2、参评选手需保证所提交作品均为个人原创,如经发现存在剽窃、抄袭等行为,对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由选手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