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山游
2012-4-16 15:22:50
访问量:2889179
此马陵非彼马陵,乃于郯城古战场一脉延绵到江苏新沂的马陵山,很早就听说此段马陵山景色颇美开发的有模有样,心下挺不服气的。趁着周六一家人临时动义,兵发马陵,看了看路线,熟悉的很,走过很多次。开车顺着大路飞驰而去,到了山门下,很小气的一个门楼,也不多么显眼,嘀咕着问了旁边卖水的,然后顺着一条大路到了真正的山门下。这回有了点模样,买了票,每人50元,孩子跟着混了进去。顺着上山的水泥路,走到一半,一条小路指示去向游船码头,孩子兴奋不已,于是告别大路,顺着石头小径来到湖光山色般一处水坝,沿着水坝修建一条文化长廊,全由木头搭建,看不出哪儿体现出文化味,倒是像花架子,只是大了许多,上面爬满了紫滕,各种小花草点缀着,远眺对岸,绿树葱郁,山绵起伏,几处亭台掩映而出,竟像似到了江南西湖美景。(有照片为证)走过长廊,来到了司吾山,同样舍弃了大道,沿小路下行,路两边红绿交映,小路曲曲折折,乱石铺街,枝叉纵横,一株老树横压当路,被人为的支撑而起留人而过,一处山洞黑黝黝地立在面前,只是里面不深,湿露露的凉气让我们惊喜不已,孩子却自怯了,怎么鼓励也不敢进来,再往前一个更骇人的山洞像怪物的幽深的大口般卧在那里,里面黑洞洞地什么也看不见,看了看指示牌,忘了名字了,只是说里面有感应灯,可在门口喊了几声,却不见一点灯光,尝试着往里走了几步,一阵阵阴风,更准确地应该叫阴气,或者是心底里的恐惧油然而起,那一瞬间仿佛自己被黑暗吞噬了,孩子更别说了,远远地就骇叫不已了。放弃了探险的心态但还是有些不甘心照了张照片。回到葱郁幽寂的小路,时不时摘花扑蝶,四下见不到人影,熟悉而又生疏的蝉鸣竭斯底里叫着,孩子突然想起以前背过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家人即景说着成语,享受着那份回归自然的惬意与淡然,那份平和与自然让人安宁与充实。走了许久,终于也到了一对年轻的情侣,我们笑着说终于见到人啦,刚才仿佛是在仙境闲游呢。看到一处“吴牛喘月”的名胜指示,下到山角河边,沿着河一座长长的石桥临河而建,蜿蜒几百米,左边是斜上的山坡,许多桃树结着青涩的果子,右边是泛着银鳞的水面,我们踏河而上而行,矮矮的扶手被做成木栅栏般,扑面的凉风让身心俱爽。一处伸向河里的小亭子,坐着几个人,谈笑声被风远远地送出去……
来到河对岸的山,这里应该是景区的中心了,整体一个感觉是“只在此山中,景深不识路”,许多的景点埋藏在浓密的绿色中,路路相贯通,指示牌只是大体指示个方向,绕来绕去不辩东西。只是处处有景,处处有惊喜,各种树木花草或吐蕊献殷,或结果纳福,孩子兴奋着收集着各种树叶花朵果实。曲径通幽处,定会贴心地放上一张长凳或几张石桌,走累了,看累了,坐一坐,凉见习习。绕到“七仙洞”,其实只是石壁上挖出几平米的凹槽而已,但薄薄的石壁上方,被凿一小洞,上面的泉水顺小孔流淌而下,下面用石头雕一一人高的水槽,水清凉甘甜,洗一洗疲惫的手脸,捧一口直沁入心。顺路东行,一处高档茶舍寂静得很,再出门,路旁俱是参天青竹,腕口粗的竹身上刻画着形形色色的人名或心声,新长出的竹臂青绿喜人,抬着望去高耸挺拔,顿时心下里空旷了许多。来到山隐寺,这是刚修建好的寺庙,到处泛着水泥的质感,和这幽寂的自然景色抵触了许多,只是这名字确实起得好,隐藏在山谷中,我们确实是沿小路,登石壁,闻梵乐才找寻而来。佛像生动鲜艳而庄严,在二门内的弥勒佛像前装模作样地拜了拜,塞上几块香火钱,大殿内观音宝像庄严,千手铺陈,栩栩如生,几层楼高,真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两列众佛家表情各异,均是怒目嗔视,让人不由得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助,甘心地膜拜、乞愿,那猥琐卷曲的身影真能换得佛家的眷顾吗,芸芸众生,多少不如意多少奢求难道真能靠诚意,靠香火钱,在佛家的点化下称心遂愿,那这如来神佛,观音大士可有够忙的了。只能是人内心屈从于无助的侥幸心理吧。“藏兵洞”确实不一般,横穿于山间而过,全长1200千米,诞生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年代,那时候全民皆兵,风声鹤唳,在美帝国主义核大棒威摄下,于是在深山隐匿之处,保存一支有生力量,在核爆炸之后,仍能给敌人尊严的一击,所谓“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全国深山大泽中藏有多少这样的洞啊。真是佩服那时候的民心民力。厚重的铁门,拱形洞壁,宽四米多,地面平坦,颇像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大仓库,走进去仿佛到了冰窖里,洞顶声探灯光要大声喝叱才发出幽暗晕黄的灯光,而且时灵时不灵,脚下总是摸着黑走,两边黑暗而诡异的洞壁一样看不清。两边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分支,看一眼,里面黑黝而深邃,感觉魂登时被勾了进去,连忙往前走,更夸张的是,在一小洞里,居然安放着一尊佛像,前面是一跪拜的蒲团和香火钱的箱子,在昏黄的灯光铺映下,显得诡异而恐怖,估计真的敢进去拜的了了数人吧。孩子自一进去起便缩在她妈妈的身上,一个劲地打退堂鼓,刚走了一阵便说凉脚麻了,于是便背着她,一路大声吆喝着,唱着歌,营造着欢乐的氛围,可在这黑暗的压抑下,总有些牵强,幸而前后有吆喝声远远传来,终于走到了山洞的另一头,同样是厚重的铁门,外表用水泥做着伪装。出的洞来顿时感觉是两重天,好像刚从幽冥界来到阳间,刺眼的阳光立刻把寒意通透驱走。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位置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只好顺着小路走走停停。看看表,已经近四点了,玩了近五个小时,也没有感觉到饿,只是脚下逐渐酸软,在山角下的龙台处休息了会,据说是乾隆御书,听导游零星讲着风流的乾隆皇帝那些杜撰的,重复的,老掉牙的故事。然后出了门,感觉挺超值的,比起那些有名的风景名胜地也不逊色多少,而且山山水水透着朴实与原始,少却了人工的做作,用老婆的话说:小时候许多沟沟壑壑就是这样的。孩子也搜集了一袋子植物的叶花标本,带着疲惫带着饥饿但是带着满足离开了马陵山。
到了市里,找了处大排档,要了一盘闻名的龙虾,一盘炒肉丝,两碗米饭,价钱也挺公道,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