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临安青山殿的村民们喜欢这样安逸自足的生活。林缕摄
□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驻浙江记者何娅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浙江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日前,临安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要打造“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这也标志着临安旅游要从生态观光旅游向生态养生旅游转型升级。
“当今游客已不再满足于景观感受,而是需要在旅游体验中实现‘健康’、‘养生’等诉求的趋势。临安市委提出打造‘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正是契合了这一需求。”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说。
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临安森林覆盖率高达76.55%,是太湖源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曾有人这样描述临安:南宋的阳光、世代的山林、一城好空气。
“改革开放以来,临安旅游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临安市市委书记张振丰介绍,1982年—1996年是第一阶段,主要依托天目山和青山湖,属于保护性开发阶段;1997年—2002年是第二阶段,成功塑造了“真山真水真空气”的临安旅游新形象;从2002年至今是临安旅游的第三阶段,整合提升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天目山、青山湖、太湖源、大明山、浙西大峡谷为核心的五大旅游休闲度假区。
张振丰说,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增收。截止2013年年底,临安市旅游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占全市就业总量的9%。从富民增收来看,旅游产业每创造1元收入,就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7元收入。
据了解,2014年—2016年是临安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期。临安出台了《临安市旅游休闲养生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内容涉及到旅游资源一体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市场多元化、旅游产业融合化、旅游服务品质化等五大发展重点。
“经过三年的努力,通过‘提升一批、增加一批、突破一批、做精一批’生态养生旅游项目,形成‘1+3+X’的临安生态养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临安市副市长沈慧对未来进行了描绘。
好生态带来“高大上”近年来,临安市着力打造“高大上”旅游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青山湖玛丽蒂姆高星级酒店项目开建,天目山禅源寺修复工程主体建设已完工,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全面启用……
至此,以钱王故里—科技新城为核心的青山湖旅游商务区、以天目圣山—祈福潜城为核心的天目山旅游朝圣区、以河桥古镇—湍口温泉为核心的柳溪江旅游休闲区三大旅游集聚区雏形显现。
目前,临安各大景区实现了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了临安旅游的生态养生游产品。
“日前,临安市政府又与7个重点生态健康养生旅游项目签约,总投资达239亿元。他们选择在临安,主要还是看中了这里的好生态。”临安市旅游局局长帅建筑说,大项目带动旅游转型升级的同时,将有效带动西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据介绍,为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临安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除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政策另制定外,今后三年市财政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不低于1600万元,重点扶持旅游产业体系建设、重大旅游项目规划、旅游商品研发和品牌营销推广。同时,要通过产业规划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临安市旅游产业开发。
“优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日前,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式落户临安。
沈慧表示,通过该度假区项目的实施,临安市西部的旅游景点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新机遇,而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临安市的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等较为完善的环境、文化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让临安生态养生旅游形成核心竞争力,临安还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特色镇。
据了解,天目山镇深度挖掘原始森林和儒释道文化品牌,形成生态、文化、养生相互融合的旅游集镇;太湖源镇加快引导农家乐乡村旅游向品质化、特色化发展;龙港镇深度挖掘浙西大峡谷的峡谷文化品牌资源,重点发展华光潭水上旅游和滨水度假、浙西天池高山度假旅游……
“我们想通过三年努力在全市打造50个旅游精品特色村,今年要选择10个试点村先行先试。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树品牌才显竞争力。”张振丰强调,“全面落实打造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我们将致力于‘优品牌’,同时切实做到不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搬运河石、不拆有历史价值的房屋,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留有村庄记忆、体现自然特色的宝贵资源。”
目前,临安旅游业呈现高速强劲的发展趋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达到历史高峰,成为浙江旅游版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板块。据统计,2013年,临安全市共接待游客7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77%;实现门票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