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12月2日,西递村获得“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后,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聚焦西递,世界级荣誉让西递成为乡村旅游的世界样板。
一周过去,西递热度不减,12月10日,中国旅游报又以:传承徽韵文化 创新旅游发展,安徽西递的“最佳旅游乡村”发展之路为题,聚焦西递,从遗产保护、旅游发展、文化赋能等方面,多角度报道,对西递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突出价值和卓越成效得到充分肯定。

西递村村落面积12.47平方公里,景区核心面积0.13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常住人口1245人。现有明清祠堂3座、牌楼 1 座、古民居224 幢,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唯一的村落型遗产,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递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后,黟县出台了《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保护规划》《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西递镇和西递村镇村联合对224幢古民居实行“一户一档”登记,聘用专职文保员加强日常监管巡查,规范古民居修缮流程,持续做好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都会举办遗产保护系列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了20届。”西递镇副镇长涂昊介绍,镇里还通过宣传教育、知识竞赛等方式,广泛宣传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出良好的保护氛围。
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西递从一个普通村庄转变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下一步,我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做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西递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胡傲立说。旅游发展改变了村民对古建筑的认识,从拆旧改新,变为维护古建筑,村民依然居住其中,利用古建筑进行旅游经营;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手工技艺、民俗活动、本地美食等开发为旅游体验和旅游商品,如传统婚嫁习俗和本地竹雕、砖雕、腊八豆腐等。
将非物质文化技艺与旅游结合开发旅游新产品,并给予手工艺人资金支持,既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有效保护、传承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技艺。西递打造了大型水幕秀《西递传奇》,投资西递夜游等大型创新项目,石林水滑道、彩虹滑道等新业态建成运营。西递正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融杭”工作,与德清县乾元镇明星村结成友好乡镇。落地了泊心云舍、西递•驿、士山度假等新兴文旅项目。旅游+传统文化。打造“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包含“非遗传承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徽食文化街区”三大板块,成为西递独特的文化名片。旅游+研学开发。成立了研学旅游大师工作室,自主开发设计研学旅游产品,主要包含古村落游学、非遗项目体验、农耕文化体验、徽州大讲堂、徽州民俗体验等5大类别。旅游+传统民俗。西递着力打造地方特色传统民俗活动,结合原有西递特色“抛绣球”和“徽州祠祭”表演,以抛绣球选夫婿的表演形式,进一步丰富参与性、体验性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