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行动”千万别止于杀鸡儆猴
2007-12-13 1:02:00
访问量:3801752
旅游产品的质量不达标,无异于让大众花优质产品的钱买劣质的货。对达不到相应的星级和A级标准的酒店和景区,理当进行摘星摘A处理,让大众明明白白消费。
国家旅游局近日对达不到要求的4A级景区和五星级酒店给予“摘帽”的处理。广东省深圳市景轩酒店、“海南热带海洋世界”分别成为国内首家被“摘帽”的五星级酒店和4A级景区。(12月11日《广州日报》)
景区和酒店有多少个“A”,有多少颗“星”,是消费者进行选择的重要依据;对景区和酒店来说,它不仅是国家权威部门评定授予的荣誉,还是招徕更多客源的资本。国家旅游局给酒店或是景区定多少个“A”多少颗“星”,既是给旅游景区定下了服务标准,也等于是给景区酒店定下了收费标准。所以,它就不仅关系旅游行服务的质量,而且直接涉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此前,国内旅游酒店和景区的“星级”“A级”一直是只升不降,今年还额外增加了个“5A”级,仿佛全国都是可以生金吐银的“风景名胜”。然而,消费者在游玩之中,却总是有一些不满意。个中原因,一是不少景区和酒店在争A争星之时,其指向大多是多赚钱,而不是*优质服务赢得游客,所以多以“突击”的形式做表面文章。一旦晋级成功,服务便开始走下坡路。二是缺失了动态管理,或者说是没有实实在在地进行动态监管,比如面对旅游企业质量滑坡时的预警机制,让旅游企业在软弱的监管下放任自流。三是有关部门对星级、A级管理上,没有适当的退出机制。
[NextPage]
出现景区质量普遍不高甚至全面下滑的窘境,不仅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害于旅游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几A级景区和几星级酒店,让消费者在多花了冤枉钱;另一方面,这种状况令消费者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进而用脚来投反对票。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旅游局此次痛下狠手摘星摘A,既是迫不得已、杀鸡儆猴,也是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值得欢迎。
国家旅游局此番摘星摘A之举,对象只是两家旅游企业。从“国内4A景区质量普遍不高的窘境”这个摘星摘A的背景来看,相信还有更多的旅游企业或重或轻地存在类似问题。如果仅仅将此作为一次杀鸡儆猴行动,那么,仍然无济于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消费者的利益仍然会受到损害,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局面仍然难以形成。
要根治景区名不符实现象,关键还是有关部门要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怕痛,不护短,该摘的要坚决地摘。同时,要加强日常动态监督管理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让旅游企业健康发展。这样的监管,理应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部门的监管,二是消费者的监督。不管什么样的服务都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因此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当消费者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评价意见成为决定“A”或“星”数量的重要依据之时,也就是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之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