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洗漱用品在宾馆很常见,而且不再另行收费。从明年起,它们可能会被收费或者不再提供。因为《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后,一次性消费品生产销售将受到影响。
在
杭州,大大小小的星级酒店有数百家。
国家对一次性消费品征税后,一次性用品生产销售受限制,宾馆酒店无疑将受到影响。据了解,一家普通的经济型酒店每年耗费“六小件”超过15万元。《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后,酒店“六小件”成为关注点之一。
一次性消费品生产将受限制
在餐馆使用一次性餐具、宾馆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等现象非常普遍。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对这种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加以限制。该法规定,国家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限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具体名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对列入规定名录中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国务院财政、税务和对外贸易等主管部门制定限制性的税收和出口等措施。
记者了解到,在新法出台前,《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中就提出,各类宾馆饭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
另外,新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求在生产源头上减少消耗,在产品使用末端重视消耗,做到物尽其用、一举多得。因而,新法对酒店宾馆洗漱用品等一次性消费品进行限制,其节能降耗的目标很明确。
浪费率高达70%以上
杭州汽车北站附近一家三星级标准的商务型酒店客房部陈经理告诉记者,“六小件”耗费大、浪费大,这样的状况在酒店业内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一客一换一次性牙刷、梳子等,换下来时基本还是新的,浪费率高达70%以上。
通常,换下来的牙刷、梳子卖给废品收购站,也没太多利用价值。陈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副牙刷成本价4.5角,回收价为一斤3角多,按每斤30副牙刷算,一副牙刷使用前后的价格相差50倍。这样一来,酒店每年在“六小件”上的支出要超过15万元,这在同类酒店中还属于一般水平。
“虽然我们尽力把客人用剩的牙膏、香皂等回收起来,用于客房卫生间、酒店公共设施的清洁,但还是无法有效降低这类开支。”陈经理还表示,现在不少酒店对“六小件”的回收处理并不专业,能卖则卖,不能卖则丢到垃圾桶里,其实对环境危害很大。
酒店“六小件”面临涨价
经常出差的人都知道,“六小件”是指宾馆酒店为客人提供的六种一次性用品,包括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实际上,目前酒店提供的洗漱用品已突破“六小件”的数量,还包括洗发水、浴帽等。
业内人士介绍,在客房提供和补充包括“六小件”在内的客用品,是我国旅游饭店星级标准所要求的,这主要考虑到许多国内客人已习惯出门不带洗漱用品。这些物品利用率极低,不仅回收处理困难,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
据了解,目前杭州有各种星级饭店数百家。每年因使用牙刷、牙膏、梳子、小包装洗涤用品等“六小件”的客房用品,产生的垃圾非常惊人,加上经济型酒店以及其他非星级旅店等,其数量更为惊人。由于“六小件”多为塑料制品,填埋后很难降解,又成为新的污染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很多都来自外地市场,其中江苏扬州是生产一次性洗漱用品的“重镇”。记者联系到扬州某日化旅游用品公司销售部负责人,据介绍,扬州许多日化旅游用品公司为杭州的宾馆供应产品。“现在一次性洗漱用品利润非常小,一套牙刷和牙膏只卖几毛钱,利润是靠走货量来赚取。如果国家出台‘加税’政策限制生产和销售,就会抬高洗漱用品的价格。”
宾馆考虑对一次性用品收费
记者昨天先后走访了杭州多家星级宾馆发现,各宾馆均在客房内为客人提供不再另行收费的“六小件”。体育场路一家经济型酒店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酒店有100多间客房,按照70%的入住率,每天的“六小件”有数百套,塑料垃圾得装几桶。
“牙刷、梳子、肥皂、牙膏等‘六小件’洗漱用品是酒店必备的。虽然每次客人都只用一点点,每天更换有点浪费,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一次性洗漱用品,客人就会觉得酒店的服务打了折扣。而且,酒店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已经成为行规,客人也已经习惯了,撤销恐怕很难。”
记者在杭城街头做了一次随机采访,在12位被访者当中,有8位表示不习惯自带洗漱用品,他们认为宾馆是一个服务行业,如果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的话,可能会影响服务质量。经常出差的金先生表示,由于每次出差都要辗转好几个地方,如果什么都要自带,很不方便。
在市区体育场路上的几家酒店,服务人员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记者了解到,和全国各地一样,餐馆使用一次性餐具、宾馆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等现象在我市很常见,而且基本上都不再另行收费。
“如果法律法规明确酒店禁止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这样酒店既不得罪顾客,又减少浪费。”一家三星级酒店部门负责人表示,新法出台后,估计部分酒店宾馆会考虑采取收费等办法限制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