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列表
 首页 > 自驾景区 > 利津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

利津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

利津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

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南起宫家险工,北至王庄险工,全长27.5公里,整体布局为“一带三区六节点”。“一带”指以黄河大堤为轴的黄河生态景观带,“三区”是指黄河休闲观光区、黄河文化展示区、黄河生态农业体验区,“六节点”分别为和乐园、黄河外滩、东津湿地、水文站、龙门湾、印象农庄。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山东省自驾游营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并将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作为壮大旅游经济的龙头项目来抓,截止目前,整个景区已经建设了黄河外滩、黄河栈桥、东津渡遗址、永利桥等景观,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景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配套完善游路、停车场、公厕、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入社会资金开发黄河人家农家乐等旅游观光体验项目。

今后,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机遇,聚力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充分挖掘、整合沿黄生态历史文化及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打造集滨河休闲观光、乡村体验、特色美食、体育赛事、康体养生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景点

黄河外滩

黄河外滩是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南起利津黄河大桥、北至毕庄村。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生态环境良好,现在温度会比县城的温度低2-3度,树林里千万只鸟儿栖息,林荫下晨练纳凉观光的人群络绎不绝。

黄河外滩广场的中央有一块天然成型的泰山石,上面用毛体书写的“黄河外滩”四个大字,是黄河外滩景点的景观标识,泰山石有“稳如泰山、石(时)来运转”之意,寓意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image003.jpg

千步柳荫路

黄河外滩广场沿河向北走便是千步柳荫路,全长666米,取六六大顺之意。这条路,顺河而建,东边垂柳依依,西边花圃飘香,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还有石凳供游人休憩,茶余饭后、清晨傍晚,来这条路上走一走,非常的惬意。尤其是到了夏季,很多周边县区游客来到这里,林荫下野餐,在树间扎起帐篷,系起吊床,置身绿荫之间,听着鸟鸣,感受着微风,看黄河浩荡向北流。

image005.jpg

东津渡遗址

沿千步柳荫路向北走至末端是东津渡遗址。在遗址的西侧,建有东津渡广场以及停车场,随着岁月的变迁,东津渡的渡口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仍然不断被人们传颂。

东津渡远在南北朝时期便已经存在,渡口处在黄河最下游,北距黄河入海口约20公里,东距海岸约10公里,为沧州渤海郡(乐陵郡)东部沿海地区。利津县旧志记此渡口“东达青莱,北连山海,舟车辐辏,烟景迷离”,即说明了此渡口的重要形势。北魏(拓跋氏)时已在河东岸建永利镇(今已塌入河中),隋开皇年间属蒲台县。唐垂拱年间在西岸10公里处建渤海县城。此渡口在州县之东方,也是当时黄河上最东方的渡口,俗称“东津渡”。渡口西岸,车马辚辚,居民渐多,发展成为居民聚落,因渡口之名而称“东津”,即今利津县旧城地。

唐末黄河改道西迁,此后济水入黄河故道,先后称北清河、大清河。东岸永利镇,西岸“东津”,居民市肆夹河布列,形成一体。金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县,以“永利”、“东津”两地名合为县名“利津县”。东津渡的发展,成为建置利津县的根由之一。到元明时期,县属机构逐渐迁于西岸,并堆筑土城,渡口即成为东门外热闹繁华之地,建有龙王庙、大王庙、戏楼,店铺栉比,商旅汇集,车马竞渡,俨然利津一大景观。明成化年间,利津县训导章忠题诗“东津晓渡”云:“津河环带碧流长,舟子清晨渡口忙;缥缈云边人竞济,汪洋浪里棹轻飏;寻常荡漾沉波月,来往栖迟向晓霜;幸际政平方系缆,行人犹似唤渔郎。”

清代,利津县永阜盐场为山东8大盐场之冠,运销鲁西、豫东、皖北、苏北等66州县,大清河成了盐运、槽运孔道,外连诸海,内通大运河,运输船只首尾相连。东津渡口处建有石泊岸,长40余丈,两端码头长3里许,停泊数百条船只。利津县旧志称“彼时物品云集,商人辐凑”,商业极盛,对利津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旧志有诗记曰:“济流千曲赴东津,万壑朝宗汇海滨;岸阔潮平飞野鹜,帆悬风静照游鳞;青齐车毂争先渡,吴越艨艟列异珍;此地由来似都会,千村河润泽斯民。”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道复由利津入海。光绪十二年(1886年),铁门关被河水淤没,海港码头上迁县城东关外。当时崔、毕二庄尚在东岸,河道由东津渡口处向北弯曲如弓,直到綦家嘴。北关、庄科、大李夹河等处皆有码头停泊船只。北关、孟家坛有大型“旱市”,主要进行粮食交易,成交的粮食即在北关码头装船。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一夜之间从小街至綦家嘴冲出了新河道,崔、毕二庄也从河东变河西,北关至夹河一段弯道淤闭,码头集于东津渡口两侧。直至民国初期,黄河仍岸高河深,水量充足,航路通畅,东津码头尚可停靠数百石之大船。顺河出海,直抵天津、大连、营口、烟台、威海等地,逆河上行通达内地诸港。省城济南之最新货品,朝发洛口港,暮到利津城。当地之大豆和农副产品,由此装船发运内地。陆上车辆,东行乐安、青州、潍县而达青岛;西行滨州、武定府而达京津。东津渡是水路、陆路的交汇点和货物转运站。彼时,利津城商业兴盛,有“小济南”之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联系的通道。1947年7月,陈毅、张云逸等率华东军区机关由此渡河,转战西去。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是渡口兼码头,是全县进出物资的集散地,大型摆渡可渡运马车和汽车。1967年,在刘家夹河建成公路渡口后,大型车辆皆由刘家夹河渡运,东关渡口仅渡运小型机动车和行人。直到2000年,利津黄河大桥竣工通车,千年东津渡才完成其历史使命,退却其渡运功能。

image007.jpg

黄河栈桥

东津渡广场北边建在黄河中的控导工程便是黄河栈桥。黄河栈桥是黄河外滩的标识性景观工程,于2012年完工。长376米,宽12米,其中“3”代表黄河先后三次(公元11年,王莽新三年,黄河决口魏郡,初走千乘,史称“前乘河口”,直到1048年;1855年黄河决口铜瓦厢夺大清河入海,淤没了铁门关;1947年,堵复花园口,重新回归豫鲁流路,从利津入海。)由利津入海,“76”则代表76年,黄河人工改道由垦利区入海,“12”代表黄河从利津入海12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游客可以近亲黄河、远观大桥、探寻当年东津渡“津河环带碧流长,舟子清晨渡口忙”的繁荣景象。

在黄河栈桥末端有一双层六角亭,因古凤凰城的东门为“观澜门”,故叫做观澜亭,亭子底座8米见方,高7.6米,上面用毛体篆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观澜亭”。柱子两侧是民国名士盖重熙撰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袖吞河色黄千里” ,下联是“窗纳海光绿一勺”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马剑畅所书。

image009.jpg 

景区地址:紧邻利津街道东关村、毕家庄村

景区图片
用户交互
总体评价:
评价:
停车信息: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站点地图 |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 2004 - 2008 chinazjy.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途游环球自驾游俱乐部(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3732号 京公网络:110114000478号京公网络:110114000478号 技术支持:博搜网络